康明斯在華 50 周年:成功邏輯 與未來布局
時間:2025-08-20 09:41
來源:2025年4月
作者:小編
康明斯在華 50 周年成績斐然,其發展背后的核心邏輯、“與君共贏”的實踐經驗,以及在技術研發領域的布局與規劃,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本刊筆者采訪了康明斯中國董事長石內森(NathanStoner)及康明斯中國首席技術官賽俊峰(StephenSaxby),圍繞相關問題,呈現康明斯高管的深度解讀。
在華 50 年的成功密碼:從機遇把握到共贏實踐
康明斯在華 50 周年成績顯著,初心是什么?“與君共贏”有哪些經驗?
石內森(NathanStoner):康明斯在華 50 年的發展,很難用預設的“成功路徑”來概括,更多是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的結果,核心可以總結為幾點:首先是時代機遇與前瞻判斷的結合。當年中國向世界開放時,我們看到了這片市場的潛力,既有運氣成分,更源于對趨勢的把握——這為我們扎根中國奠定了基礎。其次是深度本土化的長期投入。任何市場的成功都離不開“深耕”:我們不僅投入設備、工廠等硬件,更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如果只從外部提供支持,而不融入本地生態,很難真正立足。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體現在持續的本土化投入中。第三是“共贏”導向的合作理念。我們始終相信,沒有合作伙伴就沒有康明斯的今天。不同于追求短期利益的邏輯,我們更傾向于尋找對本土市場有深刻理解的伙伴,構建長期協同的關系。這種合作不僅限于整車廠,還包括供應商和終端用戶。此外,聚焦自身優勢領域也很關鍵。我們會明確自己的“長板”,專注于能為客戶創造獨特價值的領域,避免盲目擴張。最后想強調,“共贏”不是口號??得魉故冀K堅持與伙伴共享成果——這或許就是我們能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50 年的核心邏輯。
中國技術開發的特點與未來規劃
康明斯在華發展 50 年的節點上想能否對中國技術開發工作進?石內森行評價?對于未來在技術開發方面的計劃是怎樣的?賽俊峰(StephenSaxby):先說說全球研發的共性。無論在英國、歐洲還是中國,康明斯各研發中心都共享一套標準化的技術流程——這是保障研發質量的基礎。而且創新基因是共通的,比如在輕卡等快速迭代的領域,我們始終創新突破局限,這種對技術突破的追求,在全球團隊里是一致的。再具體說說中國技術開發的特點。最突出的是規模帶來的機遇:中國研發中心的體量大,對應的市場需求也更龐大、更多元,這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廣泛的應用場景,技術開發的迭代速度也因此更快。另一個關鍵是與客戶的深度綁定。在中國,我們和客戶的合作不是簡單的“技術輸出”,而是真正的“并肩作戰”——比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或政策調整,我們會和整車廠、設備商一起蹲點測試、聯合攻關,這種緊密程度在也讓中國的技術開發更貼近實戰,能快速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還有一點是競爭倒逼創新的強度。中國市場的技術迭代速度快,比如排放標準升級、新能源技術應用,都在推著我們不斷突破。這里沒有“躺平”的可能,必須持續投入研發,才能跟上節奏,這讓中國研發團隊的攻堅能力特別強。未來,我們會繼續強化“在中國、為中國”的核心策略:一方面,依托本土強大的研發團隊和實驗資源,深耕符合中國“雙碳”目標、適配本土工況的技術,比如高效內燃機升級、新能源動力系統(電驅、氫能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把中國研發中心打造成“全球技術樞紐”——不僅服務本土市場,還要聯合客戶一起開發適配海外的產品,支持他們出海。
國際產品研發進展與全球協同
康明斯在國際產品研發的進展情況如何?賽俊峰(StephenSaxby):康明斯的研發優勢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我們產品的高熱效率表現突出。在排放升級領域,國六產品的成功為我們積累了扎實基礎,針對未來的國七標準,我們正基于現有技術積淀推進研發,整合全球先進技術,篩選出適用于中國市場的要素,為用戶創造實際價值。此外,我們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也持續積累。作為扎根中國 50年的企業,我們不僅追求自身業務發展,更致力于推動市場環境健康升級:通過與政府積極溝通、制定清晰戰略、加大研發投入,確保我們的技術解決方案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產生實際效益。在全球協同方面,針對國七的研發會與歐七、美國相關法規的技術團隊緊密協作。我們將推出全球統一的技術解決方案;從明年起,適配國七標準的產品平臺也將逐步落地。盡管國七政策細節尚未完全明確,但方向已清晰,我們會持續推進產品開發以滿足政策要求,具體技術路徑在此暫不展開。
康明斯中國開發的產品和技術是否在海外銷售?
石內森(NathanStoner):康明斯的工程體系是全球化的,我們在中國有大量研發工作,聚集了各領域專家,很多技術和產品的核心開發都在中國完成,最終服務于全球市場。比如輕卡領域的 2.5 升發動機,最初主要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但推廣到巴西、印度等市場;再比如我們在無錫的渦輪增壓器中心,在中國開發的產品,同樣也會面向全球銷售——這些在中國開發的創新成果,已實現全球范圍的落地。此外,中國研發團隊在數字化生產流程、早期產品推新等方面的經驗,正通過全球化體系反哺全球業務。市場需求變化迅速,而中國的研發實踐能為全球應對這種變化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研發成果的全球價值與未來布局
50 周年也是新的起點,康明斯在未來新發展階段的規劃與愿景是怎樣的?今年恰逢《巴黎協定》簽署 10 周年,綠色發展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康明斯將如何讓自身戰略與中國“雙碳”戰略更緊密結合?
石內森(NathanStoner):過去 50 年的發展,很難逐一細數每一步歷程。早期,我們主要從外部支持客戶,助力其更好地銷售發動機;隨后,從單純的產品銷售,逐步擴展到產品許可授權生產,再到更深入的本土化投資——包括將歐美成熟產品引入中國,并根據本土需求進行升級改造。與其說“成就”,不如說我們始終在順應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根據客戶需求及時調整策略。我們在市場上已有不錯的基礎,但絕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成績上,必須持續變革。中國市場的變化尤其快,我們希望能與合作伙伴、客戶保持更密切、深入的協作,共同應對變化。我們既要服務中國本土市場,也要支持中國客戶的海外拓展??得魉乖谥袊鴵碛袕姶蟮难邪l中心,這里不僅能開發面向本土的產品,更能依托廣泛的技術儲備,研發適配海外市場的產品。值得關注的是,客戶對“總擁有成本(TCO)”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注重其生產工具的實用性,即能否助力業務成功。因此,我們的目標是在降低 TCO 的同時,提升產品性能,通過“低成本 +高性能”雙路徑優化 TCO。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