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資料處理技術的發展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從模擬處理到數字處理;從簡單的陸上二維資料處理到復雜的山地資料處理、全三維資料處理、高分辨率和深層資料處理等;從常規資料的處理到處理解釋一體化的疊前深度偏移技術,每一次地球物理技術的進步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應用軟件的發展。
以勝利油田的地震資料處理計算機裝備為例,其發展過程已歷經了數代的變化。從最早的IRIS60機、TIMAP—I、TIMAP4、VAX11/782、IBM3083,到并行計算SGI/Orgin2000和IBM—SP,以及目前正在迅猛發展的PC—CLUSTER,運算速度已從最初的每秒40萬次提高到現在的每秒萬億次。
隨著地震資料處理硬件裝備的發展,處理軟件也在不斷地更新,處理技術日趨完善??碧杰浖乾F代地震勘探和油藏描述的基本必備工具,自上世紀70年代,國外的一些軟件公司就已著手開發地震處理及解釋軟件系統,并初步形成了商業化軟件,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和應用。進入上世紀90年代,比較成熟的處理軟件有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的Omega處理軟件、法國CGG公司的GEOVECTEUR PLUS處理軟件、LandMark公司的Promax處理軟件、帕拉代姆公司的GeoDepth軟件、Focus軟件。國內較早從事勘探軟件研究和開發的單位,主要是以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原石油物探局)為主,它的處理軟件為Grisys處理軟件。這些軟件的處理技術水平各具特色。另外,隨著油藏地球物理技術的發展,各種相關的特殊處理軟件逐步發展與完善。
地震數據處理軟件的發展
批處理階段 上世紀70~80年代末,由于計算機技術落后,限制了地震處理軟件和處理技術的發展,地震處理軟件一直處于批處理階段,代表性的軟件有:法國CGG公司的GEO—MASTER軟件、美國GSI公司的TIPEX軟件、美國WGC公司的IQ處理軟件、美國CSD公司DISCO軟件等。
交互處理階段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地震處理軟件和處理技術發展很快。開始發展交互地震處理軟件。代表性的軟件有:法國CGG公司的GEO—VECTOR—PLUS軟件、美國IAE公司的PROMAX軟件、美國WGC公司的OMEGA處理軟件、美國CSD公司的FOCUS軟件等。
處理解釋一體化與三維可視化 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處理解釋一體化與三維可視化技術發展很快,以LandMark和帕拉代姆公司為代表,發展了優秀的處理解釋一體化與三維可視化軟件。
地震解釋軟件的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地震解釋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交互三維構造解釋、斷層分析、地震反演、地震屬性分析、三維可視化、地質建模與地質統V技術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對復雜構造、地層、巖性圈閉的解釋和描述能力及精度。
可視化解釋軟件 三維可視化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資料顯示,可視化技術可以把資料顯示由傳統的2D、彩色、靜態領域拓展到3D、真實感、動態領域??梢园讯喾N資料綜合顯示到3D空間分析它們的關系;用解釋結果進行地質3D模擬;地質和地球物理過程的仿真模擬。
近年來,許多公司致力于地學可視化應用軟件的開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3D圖形工作站環境支持下,各種基于數據體操作、基于圖素提取與曲面造型、基于體繪制技術的應用軟件相繼出現。有代表性的可視化解釋處理軟件如表1,它們基本上代表了當今綜合解釋工作站3D可視化軟件功能的最高水平。 國內最早開發研究解釋軟件的是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的GRIstation地震地質綜合解釋系統,它包括地震構造解釋、地質解釋、三維可視化顯示與成圖工具、儲層分析及綜合評價等功能。
地震反演軟件 地震反演分為合成聲波測井(常規遞推反演)、約束反演(如PARM、ROVIM等)、寬帶約束反演等。地震反演的重要進展表現在目前發展了幾套較成熟的高水平測井約束反演軟件,如表2。
多屬性體聯合解釋軟件 多屬性體聯合解釋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構造解釋:相干分析,包括相關系數、方差體等其他幾何屬性;地震相分析和儲層預測:主要有RSI儲層/油氣藏表征軟件和Landmark Poststock、 Geoquest Seisclass等屬性參數提取軟件;油氣檢測:利用疊前疊后屬性信息進行含油氣判識、Proni變換吸收濾波軟件。
裂縫預測方面的軟件 用于裂縫預測方面的軟件主要有:Veritas公司的RC2、英國Midland Valley公司的3D Move和2D Move軟件等。 地質綜合研究方面的軟件 用于地質綜合研究方面的軟件有盆地模擬軟件IES Petromod、斷層封閉性分析軟件FAPS。 油藏建模的軟件 用于油藏建模的軟件參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