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行業活動

戰疫情|非常時期油氣企業在行動(三)

時間:2020-03-23 14:15 來源: 作者:songxinyuan
2020年中國石油經濟與市場的發展形勢
 
針對2020年中國石油經濟與市場的發展形勢,本次會議直播組委會邀請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分黨委書記郭海濤進行會議主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能源貿易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主任工程師王利寧、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海博作為重要探討嘉賓出席并并發言。
 
問:疫情對中國石油市場的影響?
 
王利寧:石油作為現代社會的血液,其市場波動情況與社會經濟運行密切相關。其中汽油和航煤需求變化總體上反映居民消費意愿,柴油需求變化反映工業生產狀況。為控制疫情,各地普遍采取了延遲復工、交通管制等系列措施,對交通運輸等帶來了較大影響,壓低了成品油需求。據交通運輸部19日發布數據,1月10日至2月18日,春運40天,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4.76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其中汽油作為典型的生活資料,主要受消費者出行意愿及交通管控影響。2003年5月份,也是非典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因出行意愿減弱、出行受限等因素影響,汽油需求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10.1%。而當前,因私家車保有量大幅增加,同時,居民自我防范風險意識增強,交通管制措施更加嚴格,此次疫情對汽油需求影響也高于非典時期。根據調研數據,2月份以來,各地加油站銷量普遍下降60%以上。
 
隨著疫情控制取得積極效果,汽油需求開始回暖。總體上,2月全月受疫情影響消費量約450-550萬噸,同比下降40%-50%左右。預計3月份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汽油消費將不斷回暖,4-5月基本回到正常水平。柴油作為典型的生產資料,其需求與農業、建筑、制造業等生產活動密切相關。一方面直接作為相關行業的燃料;另一方面,為工農業生產所需的原料、半成品以及制成品進行運輸。結合近期調查數據及后期走勢,預計本次疫情對2月份柴油消費將影響300萬噸左右(77萬桶/日),或同比下降30%左右,比非典時期的2003年5月同比下降7.3%的影響是更大。煤油降量是非常明顯的。疫情影響下,國內旅客選擇航空出行方式減少,國內航班減少甚至停飛,海外70余個航空公司也先后取消了航班,明顯抑制了航空運輸活動。煤油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預計2月份煤油需求同比減半??傮w上,疫情對汽柴煤油需求的影響在2月份最大,將約減少240萬桶/日,占我國石油需求總量的18%左右。
 
在成品油需求大幅壓減的背景下,疊加一季度為傳統庫存高點,倒逼煉化企業降低加工負荷。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煉廠開工率總體上較春節前下降了15個百分點。山東地煉開工率降幅略大,降幅約28個百分點。煉廠開工率的下降也導致我國原油需求走低,成為2月上旬國際油價下降的主要因素。盡管疫情對中國石油市場已經產生了明顯的沖擊,但隨著疫情逐步控制,我國石油需求必將穩步回升。
 
董秀成: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所以說疫情對石油市場肯定帶來一定的影響。從供給和消費這兩個層面來看,在供給上,我覺得對國內的上游企業,原油生產企業影響是比較小的。因為我們自己產的原油大概每年2億噸,為了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首先就要保證我們國內油田的正常生產。但是對原油進口影響就非常大,因為它對進口依存度比較大??傮w來說對產業鏈的影響,對國內上游的影響,我認為相對是比較小的,因為油田的生產是連續的,它不會因為疫情把油井關了,把油田關了。那么對中游,比如說管道運輸這一塊,我個人認為它也是連續作業,影響也比較小,那么影響較大的就是下游,由于受到道路封鎖,復工延遲、出行限制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下游市場帶來一定沖擊。

問:疫情對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董秀成:相對來說,天然氣市場比石油要小一些。從量上來看,天然氣的市場是比石油的市場要小的。從另外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從民用和商業這兩個角度來看,民用這塊幾乎是沒什么影響,因為全國天然氣的消費有10%為民用氣,民用氣這塊不但沒有減少,可能還會有些增加,因為大家都宅在家里可能用氣較平時還多。但對商業用氣的影響較大。第二,天然氣國產和進口。在天然氣國產這一塊,我認為影響也是很小的。因為它也是一個連續生產作業的過程,不會因為疫情關閉氣田。但對天然氣進口影響較大,天然氣進口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管輸氣,還有一部分就是LNG。從這兩部分看,疫情對管輸氣進口影響很小,但因為疫情可能會導致船期、合同的推遲履行等,所以對LNG影響比較大一些。具體來講,商業用氣涉及到很多領域,比如餐飲業、車輛等相關城市商業用氣等,在這一部分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同時,在化工用氣、發電用氣、工業燃料等相關領域也帶來影響。
 
郭海濤:疫情期間,人們居家的比較多,炊事燃氣或采暖等這種生活用氣會增加的比較多,但是像商業、公共服務、交通用氣等就會下降的比較多。由于受到復工復產的影響,在工業燃料這一塊的用氣需求明顯下降。還有一個需求的領域,就是天然氣發電,我們知道中國發電的整個領域產能是處于過剩的一個狀態,天然氣發電在其中處于是一個調峰或者是補充的一個狀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今年天然氣發電這一塊,對企業的需求影響也應該是比較大的,這段時間應該是下降的。受到交通影響,天然氣從供給到需求鏈上受到很大的障礙,所以從天然氣下游需求的幾個方面來講,我們基本上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至少在疫情期間,天然氣的需求將受到負面的影響。

從國產和進口的角度來講,中國的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雖然說不如石油那么大,但是現在進口份額也已經是40%多,往50%的這么一個水平上在跑,所以國產這一塊我們國家的政策總體還是促產的一個角度,上游應該說受的影響比較小,但是進口這一塊,像LNG的整個市場,可能確確實實來講屬于是比較困難的。管道氣進口可能相對還保持穩定,但是LNG的進口會受到比較大的一個影響,確實需求在下降。供給這一塊,在供應鏈上會受到一定的阻斷,所以大家也能夠看到,國際上天然氣的價格在前一段時間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下降,應該說疫情的影響不僅是對中國的天然氣市場,而且對整個國際的天然氣市場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當然這也能體現出雖然國際的天然氣市場是分為北美、歐洲和東亞這幾塊,但現在可能一定程度上它的連通性正在增強。
 
問:未來中國油氣市場發展形勢如何

王利寧:總體上,此次疫情對油氣的發展是一個短暫的沖擊,不會改變油氣行業健康發展的局面。短期看,近日中央多次召開會議,強調要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暢通經濟社會循環。會議多次明確了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復工復產中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這無疑對汽柴油消費是個利好。同時,我們認為在政府逆周期調節下,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更大規模建設將利好柴油消費;而對汽車消費的刺激也會拉動私家車消費,利好汽油需求??傮w上,我們判斷若疫情在3月份基本控制,汽柴油需求將在4到5月份恢復至正常水平。當然,從國內市場競爭看,因為此次疫情使得煉廠及銷售企業的庫存水平較高,價格競爭將比較劇烈,對煉化企業的利潤會帶來不利影響。

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油氣,能源轉型升級也需要油氣。對于石油而言,從千人汽車保有量、人均化工產品消費、煉廠產能規劃等多個指標看,我國石油需求在2030年前還是有增長空間的。對于天然氣而言,其發展空間是非常巨大的。全球一次能源中天然氣的比重約為24.8%,我國僅為8.3%左右。我們國家的城鎮氣化率、天然氣發電占比還總體偏低。未來,在能源轉型大背景下,我國天然氣需求有望到2040年翻一番。油氣需求的增加也客觀需要包括上游勘探開發、中游管道建設、下游煉廠、加油加氣站等整個產業鏈的協同高效發展,需要各類企業貢獻力量。

最后,此次疫情也帶來一些思考。一是油氣涉及國計民生,油氣行業也應該建立完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體系,避免因供應不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二是持續推動油氣行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促進能源低碳清潔多元化發展;促進煉化產業轉型升級,淘汰低效落后產能;加大智能化、數字化應用,提升產業效率。三是油氣企業要適應未來多樣化、個性化和不確定性需求帶來的挑戰,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

董秀成:目前國內油氣市場是處于短期受困,遠期看好的狀態,這個判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我們要堅定信心。從全年來看,影響油氣市場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政治、經濟、地緣政治、金融等各個方面,未來全年油氣的關注點可能還會發生變化,所以說疫情不能成為分析整個2020年油氣發展趨勢的重點。但是油氣市場遠期看好是沒有問題的。從國內來看,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非常強,調控手段也非常多,此次疫情還沒有結束,就已經開始做一些調控,疫情結束以后,我相信還會陸續出臺一些調控的政策。所以我預測,中國全年的經濟還是會有比較好的發展態勢,油氣行業也不會太差。
 
問:疫情對油服裝備市場的影響
 
劉海博:首先,對于本次疫情,油服及裝備行業整體的這種需求的階段性影響應該還是比較大的。對于油氣行業,今年過了一個比較安穩、舒服的年,屬于被動的冬歇狀態。從生產端的啟動看,在企業要求開工生產和政府控制疫情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沖突,復工整體進度仍在過程中。但對上游油公司而言,國家對產量的要求其實并未放松,所以對于整個油服行業以及油公司的生產速度,在增儲上產的目標不變的前提之下,后續生產作業趕工的壓力應該還是比較大的。 對于國有油服企業來講,影響并不是很大。對于民營企業來講,階段性的停工,對于民營企業的資金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民用油服企業有一些大型裝備的折舊和員工工資,階段性的停工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過去的幾年整個油服和油氣裝備企業,在整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融資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所以說民營企業還是會有壓力。
 
對于裝備企業,我覺得影響并不是特別大。國內整個的油氣市場景氣反轉年應該是在2017年下半年,裝備需求的真正爆發應該是在2018年。2018-2019,整個的行業很多的大型設備都是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當中,油氣裝備類的企業在手訂單都比較充裕。行業領先一些的企業基本上都有3~6個月待交付的訂單,所以說對他們的影響是比較有限。對于生產來講,這些企業的復工需要產業鏈配套的一些零部件和外協廠商的復工,以及在交付的過程當中,物流方面也會受到一些沖擊,所以說階段性有一點點的影響。 

對于油服和裝備企業的應對,我覺得這只是景氣向上過程中一個階段性的小插曲,沒有特別的針對性措施,主要還是做好企業自身的防疫工作。我覺得對于國內的油服和裝備公司而言,最關鍵的還是打造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夠抓住客戶需求,去提供降本增效的技術手段以及核心的裝備,在迭代創新的過程當中,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結果。從大的能源裝備的角度來講,油服和油氣裝備是油氣產業的技術手段和生產設施。油服公司無論是在設備端、材料端及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的空間。推動設備的智能化和電動化,使用新型高效的材料,加強流程化管理。比如說壓裂,壓裂在四川頁巖氣開發每天泵送的段數近兩年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相比美國成熟的壓裂服務隊伍,還是有很大進步空間。
 
對裝備類企業來說,不同的油田條件針對性開發不同技術系列的設備去適應,應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分析軟件、監控等智能化的產品服務也很重要。從全球的角度來講,只有中國和美國具有完整的石油裝備和服務體系。對于國內領先的制造和油服公司,應當主動實現國際化的擴張,也是分散風險打開未來發展空間的一個不錯選擇。我們也可以看到無論是在鉆機還是在壓裂設備、修井及射孔等領域,都有一些國際化程度不錯的行業領軍企業。對于行業的發展趨勢,第一從國際市場看,所有企業都要適應低油價時代,美國頁巖油的生產已經成為作為一個全球原油供給的一個緩沖器,如果油價上漲幅度較高,產量可以從投資端非??斓尼尫懦鰜?,和原來傳統碳酸鹽油氣資源開發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低油價時代,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加上要求的資本回報率就是一個中長期的油價均值水平。如何繼續降低油氣開發的成本,就是油服及裝備企業未來需要發展的一個方向。
 
本輪全球油服行業復蘇的趨勢應該說是比較溫和的?;仡?00年左右的歷史,在2014-2016年的調整是急速而劇烈的。全球油服市場在2014年到2016年縮水了大概50%。國際油服市場的供給產能是大量收縮的,大量國際的油服和裝備的龍頭公司也是大量裁員,由原來高額的盈利變成虧損的狀況。因此,在國際市場上我們也一定要適應這樣的一個低油價的環境。當前我們看到的北美的一些情況,他們也在準備推動深化頁巖油氣的革命。但是目前整個北美的油商盈利非常有限,他們也是在尋求新的技術手段比如電壓裂的方式,去降本增效,然后來繼續生存。

國內油氣市場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國務院、能源局、國土部以及三大油紛紛制定政策落實,尤其是2019年的七年行動計劃為中國的油服及油氣裝備行業指明了方向。此前很多的油服及裝備公司,尤其重資產的企業,在14-16年其實是非常黑暗的一段時間。但是過去的兩年,市場的景氣度應該是急轉直上,行業需求出現井噴,前景非常值得期待。但我想強調,市場繁榮歸繁榮,機會一定是留給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的降本增效的裝備和油服公司。
 
王利寧:剛才講到這次疫情對油氣行業來說,下游影響是比較大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體現在煉銷的矛盾上。同時,煉化產能的過剩也是導致我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覺得下一步政府部門需要統籌考慮,如何促進利好產業的轉型升級。其次,就整個行業而言,降本增效是非常關鍵的。只有那些成本較低的企業在受到外部各種不利影響下,才能較好的存活下去。市場永遠是有機會的,只有擁有了核心競爭力,才能更好的存活下去。所以,對企業而言,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非常關鍵的,不管是低成本,還是加強創新,打造特色產品,都是取勝之道。

董秀成:主持人剛才提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從兩個層面來談一談。從政府角度,第一,政府應該重視油氣行業面臨的重大危機事件,建立一套應急反應機制。第二,從深化改革角度,比如說油氣體制改革,還要繼續深化。第三,針對現在疫情,應為油氣企業提供一些減免稅費的政策。對于企業來講也要做到幾點,第一,降本增效,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第二,增加企業生產經營的一個靈活性,包括產業鏈的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等,要有一個靈活的市場反應機制。
 
劉海博:我們從市場的角度去分析一下,像北美的頁巖油氣以及中國的光伏、鋰電池等競爭性能源,這些產業的上中下游都是高度市場化的,而對于現有的中國的油氣的產業鏈,基本上是以三桶半油為主的,一個全產業鏈的模式。如果這種模式不被打破、改革沒有推進的話,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率的提升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影響。另外,我們再從市場端去分析一下,中國目前的增產潛力,基本上未來會以低滲透的油氣藏為主,也就是致密油氣和頁巖油氣。
 
從全球過去20年的頁巖油氣革命的歷史來看,整個油服發展的整體增長大概有6.7%。但是跟低滲透油氣藏開發相關的一些細分子行業,比如壓力泵送服務、定向鉆井、連續油管服務細分行業,還是會有一個遠高于行業平均數的一個增長。在1999年,壓力泵送市場在整個油服市場的占比只有3%,但是到2018年,它占比已經到了15%左右。所以,在整個大的油服行業里面,也要選擇跟這些細分行業成長比較快的一些行業去走,這樣自身才能有一個更快的發展。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欧美激情一区二区,欧美欧美天天天天操,99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