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美聯儲強勢加息背景下全球經濟衰退預期顯著升溫,國際油價下行壓力日益加大。總體看,盡管宏觀面難以支撐國際油價保持高位,但世界石油市場緊平衡的狀態年內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在美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羅斯石油供應減量風險仍是國際油價高位運行的重要支撐,但油價運行中樞將下移,且波動加劇。
石油需求復蘇仍需時日 “氣轉油”需求帶來一定利好
全球經濟增速快速放緩,衰退預期顯著增強,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受到壓制。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地緣政治沖突影響持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雖有回調,但總體仍處高位,主要國家通脹處在幾十年最高水平。美聯儲強勢加息,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被動收緊,全球經濟動能趨弱,綜合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2.9%,增速較上年大幅回落2.6個百分點。此外,預計年內美聯儲強勢加息仍將持續,全球貨幣政策繼續收緊,加之美元走強將給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帶來壓制。
高油價、疫情反復、經濟減速拖累全球石油需求復蘇,但“氣轉油”需求帶來一定利好。美國在6月進入駕駛季(傳統需求旺季)后,高油價對石油需求的抑制作用愈發明顯。今年1—5月,美國石油需求平均達2054萬桶/日,相比2019年同期高出0.2個百分點。6月迄今,美國石油需求平均為2006萬桶/日,相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降低4.3個百分點。二、三季度,估計全球石油需求僅為2019年同期的98.6%,而一季度曾高達99.8%。地緣政治沖突爆發后,歐洲能源供應形勢愈發緊張,冬季能源危機預期不斷升溫。8月初,歐盟成員國自愿削減天然氣用量協議生效,即歐盟將在8月至明年3月間減少15%的用氣量,“氣轉油”將給未來石油需求帶來一定提振。
預計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9.4%,相比三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冬季歐洲能源緊張可能成為油價的重要促漲因素。
供應側博弈日趨激烈 不確定性增強
俄羅斯供應仍無顯著下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7月俄羅斯石油產量為1109萬桶/日,比2月僅低31萬桶/日。其中,原油產量為980萬桶/日,比2月低25萬桶/日,比OPEC+目標低103萬桶/日。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石油出口“西降東升”,出口量目前受影響程度總體不大。根據Kpler初步數據,8月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量為623萬桶/日,比2月低8萬桶/日。其中,海運原油出口量為357萬桶/日,比2月高38萬桶/日;海運油品出口量為266萬桶/日,比2月低46萬桶/日。預計在現有制裁下,歐盟對俄石油禁令臨近生效時(原油12月,油品明年2月),俄羅斯石油出口降幅將擴大。今年年底俄羅斯石油產量降幅可能超過100萬桶/日,明年2月歐盟油品禁運豁免到期后,降幅可能進一步擴大。
伊朗原油重返市場預期升溫。近期,伊核協議覓得年內最接近達成時機。本次伊核談判突現轉折,但協議能否最終達成不確定性猶存。當前伊朗剩余產能為128萬桶/日,海上浮倉原油及凝析油庫存超過9000萬桶。如果各方同意本次提出的最終文本,美伊有望在短期內達成新協議。但預計協議達成后,出口制裁解除及產量完全恢復仍需時日。估計在制裁正式解除6個月后,伊朗原油才能達到380萬桶/日的滿負荷生產。
OPEC+釋放減產保價信號。OPEC+于2020年5月開始執行的創紀錄減產協議于今年8月到期。在8月3日的產量政策會議上,OPEC+決定9月小幅增產10萬桶/日。近期,隨著伊朗原油重返國際市場預期升溫,沙特能源大臣表示,“期貨價格不能反映潛在的供需基本面,這可能要求OPEC在下個月開會時收緊生產。”隨后,幾位OPEC官員表態支持,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科威特、赤道幾內亞和委內瑞拉等國均發聲以示支持。此前有消息人士稱,OPEC+考慮在伊朗原油回歸市場的情況下進行減產。預計后期OPEC+會繼續通過“限產保價”策略進行供應管理,從而支撐石油市場和油價。
美國原油產量溫和增長,仍是供應側重要增長來源。截至8月19日當周,美國原油產量為1200萬桶/日,比去年年底高20萬桶/日,比疫情前高點低約100萬桶/日。頁巖油生產商嚴格遵守資本紀律,同時供應鏈瓶頸、成本上升、油價前景不確定性等共同制約美國原油產量復蘇步伐。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今年年底美國原油產量達1245萬桶/日,明年11月才能超過疫情前水平。
石油市場緊平衡狀態年內不會出現根本逆轉
根據IEA數據,6月全球石油庫存小幅減少500萬桶,其中OECD商業石油庫存環比提高620萬桶,至26.81億桶,相比5年均值水平仍低2.921億桶。根據Kpler數據,8月中旬全球陸上原油庫存為33.61億桶,比2017—2021年均值低2.03億桶。在俄羅斯石油產量臨近年底降幅擴大、OPEC+合理進行產量控制、以美國為首的非OPEC+石油供應保持增長的情況下,預計三、四季度世界石油市場分別產大于需90萬桶/日、95萬桶/日,基本面有趨弱跡象,市場將持續補庫存,但考慮當前石油庫存仍處在歷史低位,基本面緊平衡的狀態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但基本面給油價帶來的支撐將有所減弱。如果伊核協議達成、伊朗石油出口制裁較快解除,考慮伊朗石油出口的漸進回歸,四季度世界石油市場也不會出現嚴重供過于求的局面。
從宏觀看,盡管全球經濟年內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及中國宏觀經濟指標走弱的背景下,油價仍將繼續受到宏觀面的壓制。
從基本面看,雖駕駛季石油需求旺季不旺,但高氣價帶來了“氣轉油”及發電用油的需求雙升,在俄油臨近年底減量擴大、OPEC+合理進行產量控制的情況下,石油市場基本面緊平衡的狀態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不過,如果伊核協議近期達成,即便伊朗原油重返國際市場對基本面的實際影響難以立即顯現,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巨大、俄羅斯石油尚未顯著減量的情況下,仍將給市場情緒帶來巨大沖擊,國際油價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預計OPEC+仍會對市場起到重要托底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北半球冬季即將到來,“氣轉油”需求及歐洲能源供應緊張將給油價帶來重要提振,而美西方對俄制裁背景下俄石油供應減量風險仍是國際油價高位運行的重要支撐,G7對俄石油限價則是國際石油市場最重要的潛在促漲風險事件。同時,極有可能引發俄羅斯報復性斷供,在此情況下不排除國際油價再創年內新高的可能。
此外,歐盟對俄海運原油進口禁令將于12月初生效,海運油品進口禁令將于明年初生效,屆時市場變數將加大??傮w判斷,從現在到今年年底,國際石油市場變數多,盡管宏觀面難以支撐國際油價保持高位,但冬季歐洲能源供應、G7對俄石油限價、歐盟對俄石油進口禁令即將到期等因素,仍將支撐年內國際油價高位運行,但波動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