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主編推薦

李永昌:世界天然氣供需格局會發生改變嗎?

時間:2022-05-20 11:35 來源: 作者:songxinyuan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開始以來,已經出人意料地持續了近3個月。這場沖突對世界供需格局造成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值得認真研究。李永昌認為,俄烏沖突對于歐洲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供需格局都是嚴重的負面影響,對美國是重大利好,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的天然氣供需影響都不大。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開始以來,已經出人意料地持續了近3個月。這場沖突對世界天然氣供需格局造成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值得認真研究。
 
1.歐洲天然氣供需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眾所周知,歐洲是世界上天然氣消費量頗多的地區,僅次于美國和亞洲,其2021年的消費量為5614億立方米。目前,歐洲約36%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其中歐盟約43%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2021年,歐洲和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分別為1780億立方米和1550億立方米。最近五六年來,歐洲不少國家對的依賴程度居高不下,例如,2020年,德國、意大利、立陶宛、波蘭等國家的依賴程度分別為55%、46%、41%、40%;芬蘭、拉脫維亞、奧地利、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捷克和希臘等國的依賴程度更是分別高達94%、93%、80%、77%、70%、68%、66%和51%。
 
在多年來形成的這樣的天然氣供需基本格局下,歐洲天然氣供應一直都比較緊張。為了緩解該狀況,前幾年,德國等4個國家還與俄羅斯合作,建設了舉世矚目的北溪二號輸氣管道。后因地緣政治原因,拖延了通氣時間。一旦因俄烏沖突及歐盟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不僅會造成該管道通氣遙遙無期,還將導致俄羅斯天然氣的減供,勢必就將造成歐洲眾多國家發生“氣荒”和氣價猛漲的情況。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是德國。2021年,德國天然氣的消費量約為1000億立方米,同年自產氣僅為52億立方米。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量占德國同年天然氣進口總量的55%(今年第一季度,該比例下降到40%)。本來期望通過北溪二號(設計輸氣量為550億立方米)增加幾百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現在反而擔心天然氣減供后,出現天然氣緊缺現象。因此,德國民眾已開始搶購、囤積木材。
 
歐洲天然氣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至少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天然氣的最大進口來源國將由俄羅斯更換為美國;進口天然氣的主要方式將由管道氣更換為LNG;2022年天然氣的進口量與消費量同比都將顯著下降(歐盟試圖到年底將俄氣進口量減少2/3),至少需要3年以上時間才能逐步恢復;歐洲LNG接收與天然氣儲存設施及其相互之間的聯通水平將會顯著提升。
 
2.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量銳減,外貿收入和國民經濟將受重創
 
截至2021年年底,俄羅斯的天然氣儲量高達37.4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首位。同年,其產量為7623億立方米,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天然氣出口量為2520億立方米,名列世界首位,其中管道氣出口量占84%。俄羅斯管道氣出口到歐洲的占比已超過70%。2020年俄羅斯LNG出口總量為404億立方米,其中,亞洲與歐洲占比分別為55.7和42.6%。如果因俄烏沖突真的發生俄氣減供甚至斷供事件,逾1000億立方米的管道氣的處置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此外,經濟損失也相當大。有統計數據表明,僅2021年德國和意大利就分別購買了俄氣500億立方米和300億立方米,俄羅斯收入約30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減少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出口量,會直接損失600億美元。
 
當然,被迫減少天然氣產量可以緩沖部分過剩問題,最近俄羅斯經濟部預計,2022年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將下降至7020億-7209億立方米,即同比將減少414億-603億立方米。
 
其次,可以增加LNG的產量及其出口量。俄經濟部預計,2022年,其LNG出口量同比將從上年的2910萬噸,增加到3070萬噸,即增加量為160萬噸(22.4億立方米),實在是杯水車薪。
 
有人提出,既然西面受阻,俄氣可以戰略東移呀。是的,亞洲不少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是天然氣消費大國,可是,除了中俄東線管道外,目前還沒有其他輸氣管道。由此可見,短期內所謂戰略東移不太容易。
 
又有人提出,那就盡量增加中俄管道氣的輸送量吧。近日,有條消息確實很吸引眼球:今年1-4月俄羅斯通過“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即中俄東線)向中國出口的天然氣同期同比增長近60%”。增長比例的確可觀,但是,增加的絕對值卻不大。因為2021年全年我國俄氣進口量僅為100億立方米左右。前4個月不會超過30億立方米(下半年進口量更多),換言之,60%的增加量應該不到20億立方米。何況,按照該管道在國內的建設進度,輸氣量自然會逐月增長的,2022年有望超過200億立方米,直到2025年達到380億立方米的輸氣量。
 
3.美國將是最大利益獲得者
 
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產量高達9671億立方米,較第二位的俄羅斯產量高出2000多億立方米。2021年美國天然氣出口量為1088.78億立方米,其中,出口到歐洲的LNG已超過220億立方米。俄烏沖突后,美國將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天然氣的最大供應國已是毫無懸念之事。美國還積極出臺了對歐洲的“天然氣馬歇爾計劃”,力圖大幅擴大對歐洲出口LNG,承諾2022年至少額外向歐洲供應150億立方米的LNG,2030年前,對歐洲的年供應量將達到500億立方米。這樣一來,無疑會為其巨量的擴大了銷售途徑,并促進美國從2022年起超過澳大利亞和卡塔爾,穩居LNG出口世界第一大國。
 
4.俄烏沖突對我國天然氣供需格局影響不大
 
我國除了始終注重天然氣供需平衡外,同時也注重天然氣的進口量的調控。天然氣的進口國的選擇更是早已實行多元化。例如,管道氣來源國就有中亞三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中俄東線)及緬甸(中緬線)。而LNG的進口國更是多達20多個。2021年,我國從25個國家進口LNG。最大的六家供應國家是澳大利亞、美國、卡塔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占我國LNG進口總量的85%。值得一提的是,從2021年9月30日到年底,我國多家企業與美國簽定了7項LNG長期購銷協議,進口量合計約為1680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管道氣與LNG的對華出口量也會逐年增加,但這與俄烏沖突關系不大,俄羅斯LNG價格優勢是直接因素。
 
5.對部分天然氣出口國與進口國可能帶來一些影響
 
據報道,歐盟委員會近來一直與卡塔爾、阿塞拜疆、尼日利亞和埃及等天然氣出口國接觸,試圖讓其增加對歐盟國家天然氣的供應。但由于這些國家大部分LNG出口已與長期購銷合同掛鉤,可提供的供應裕量不大。而日本和韓國作為LNG的進口大國,其LNG儲備較大,且其通過長協購買的價格較低,因此有可能向價格高企的歐洲轉銷一部分LNG。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俄烏沖突對于歐洲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供需格局都是嚴重的負面影響,對美國是重大利好,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的天然氣供需影響都不大。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欧美激情一区二区,欧美欧美天天天天操,99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