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主編推薦

全球能源行業恢復性發展

時間:2022-05-09 14:40 來源: 作者:中國石油經濟技術

2021年,世界經濟呈恢復性增長態勢,但由于疫情持續反復,經濟復蘇情況未達預期。全球經濟增長5.9%,發達經濟體增長5.2%,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表現更好,整體增長6.4%,其中印度增長9.5%、中國增長8.1%。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費整體恢復,但恢復水平與速度參差不齊。能源轉型整體趨勢不變,同時充滿不確定性。中國成功抵御疫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國內能源生產穩定增長,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加快提高。

 

全球能源消費呈增長態勢

 

2021年,盡管疫情繼續延宕,但能源消費隨著經濟復蘇呈現增長態勢。全球能源生產消費沿著多元化、低碳化、數字化的方向加速轉型,同時,受疫情、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特別是地緣沖突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未來能源轉型任重道遠。

 

 世界能源消費恢復強勁但不均衡

 

1.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速超過疫情前水平

 

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估計為138.4億噸油當量,較2020年增長5.2%,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0.9%。化石能源消費量均呈現大幅回暖趨勢,其中煤炭增長6%、石油增長6.1%、天然氣增長4.6%。非化石能源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核能增長2%、水能增長2%、非化石能源整體增長3.6%。

 

2021年,能源結構方面,各類能源占比較2020年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略有減少,下降0.3%;全球石油需求穩步回升,石油占比增長0.2%;四季度全球電力緊缺,煤電成本低廉,發電量上升,煤炭占比回升0.2%;氣價劇烈波動影響了天然氣消費量復蘇,占比下降0.2%。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在疫情影響下曲折前進,非化石能源中核能消費絕對量上升,但占比下降0.2%,總量有所上升;水能占比下降0.2%;風、光及其他非水可再生能源總占比保持不變。

 

2.所有地區能源消費量均呈上升態勢

 

亞太地區,中國經濟增長8.1%,能源消費大幅增加,帶動地區能源消費增加5.6%。北美經濟體量大,經濟恢復情況好于預期,能源消費增加5.1%;中東地區增加3.3%,非洲增加4.6%,中南美地區增加3.3%,這3個地區經濟基數小,能源消費量增幅有限;歐洲及歐亞大陸上升5.7%,由于 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能源危機,歐洲重啟燃煤電廠,能源消費量較亞太和北美地區增幅更大。

 

3.能源消費清潔化進程放緩

 

2021年,只有亞太地區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較2020年有所提高,其他地區均有所下降。2021年,歐洲天氣反常、美國遭遇極端干旱天氣,造成風電和水電驟降,歐美的煤炭、天然氣消費回升,同時中國、印度的煤炭消費也出現反彈。與此同時,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增長,特別是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能源轉型在曲折中前進。

 

全球發電量增長明顯,煤電顯著增長

 

2021年,全球發電量估計為28.32萬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 5.6%,超過疫情前的2019年。

 

1.煤電逆市增長,可再生能源增速創紀錄

 

從結構看,極端天氣和氣價飆升刺激了2021年全球發電量的復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增長。與此同時,2021年由于氣價創歷史新高,煤電用量大幅增加,較2020年增長9%,油電增長2%,氣電增長0.2%。全球核能發電量有所回升,尤其是新興市場的崛起,2021年全球核能發電量較2020年增長 2%??稍偕茉窗l電量增加8%,但依然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清潔能源需求。

 

2021年,估計全球化石能源發電量為17.48萬億干瓦時,較2020年增加6%,發電占比為61.6%,較2018年減少1.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為10.8萬億千瓦時,增速為4.9%,發電占比為 38.4%。非化石能源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收窄,其增長主要歸功于疫情前的投資。2021年,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增長6%,電力系統清潔化進程艱難。

 

2.亞太地區發電量引領全球增長

 

亞太地區是用電量明顯增長的地區。得益于中國、印度經濟的恢復性增長,亞太地區用電占比由2020年的48.2%增至2021年的 49.5%。2021年,中國電力需求增長了10%,快于8.4%的經濟增長。

 

北美、歐洲及歐亞大陸用電占比分別下降0.6%、0.5%,中南美用電占比下降0.1%,中東和非洲基本持平。

 

3.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再創新高

 

2021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項目將近290吉瓦,與2020年相比增長3%。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占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風電和水電。2021年,估計全球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4.3吉瓦,增速為16%,較2020年收窄3.4個百分點。其中,風電增加17%,達到8.4吉瓦;光伏增加20%,達到6.9吉瓦。當前,風電單位裝機成本已進入穩步下降期,且多作為大型風機應用于集中風電場,而隨著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推廣,光伏(特別是小型分布式光伏)將成為未來非水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方向。

 

展望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和能源供需格局將受到影響,疫情和全球供應鏈短缺將帶來通脹影響,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進一步提升,直接拉動下游商品成本激增,經濟損失將更嚴重。同時,能源供需格局可能重構,歐洲油氣消費或進一步壓縮,全球油氣需求將進一步“東移”。

 

歐盟未來幾年的能源政策和計劃或將改變。歐盟的短期重點是從脫碳轉向能源安全,可能更多依賴煤炭、核能和天然氣發電,總體上允許更多碳排放。長期來看,歐盟還將加速能源轉型,提升電氣化水平,加速新能源發展替代化石能源,并提高能效,從而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

 


 

合作、咨詢、交易、投稿郵箱eipress@qq.com;微信:energyinsider


 

中國能源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

 

2021年,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能源需求較快增長,能源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其中,煤炭生產基本保特穩定,但供應偏緊,價格高位震蕩,原油生產平穩增長,天然氣、電力生產增長較快,清潔能源發電比例持續增加,能源清潔化進程不斷推進。

 

   1.一次能源消費增速較快

 

2021年,估計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為52.4億噸標準煤,增速為 5.2%,能源消費較2020年快速增長。其中,原煤消費量為40.5億噸,與2020年同期基本保持一致,石油表觀消費量為7.12億噸,比上年回落2.7%;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65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2%。未來,中國要逐步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多維度協調發展及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給體系,但是煤炭應作為基礎性保供能源儲備長期存在。

 

   2.清潔化進程加速

 

2021年,估計全國煤炭消費占比為56%,較2020年下降0.8個百分點。石油占比為18.8%,較2020年基本不變;天然氣、非化石能源等清潔能源占比達到25.2%,較2020年增加1.1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加快向綠色低碳轉型。

 

   3.單位產值能耗繼續下降,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2021年,中國單位GDP產值能耗為0.541噸標準煤/萬元,較2020年下降2.9%,降速有所放緩。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2021年全國單位GDP碳排放下降3.8%,截至2020年底,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8%,向著“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標努力,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煤炭消費量小幅增長,下半年煤炭價格強勁反彈

 

   1.“雙碳”目標下供給政策持續深化,中期煤炭緊供給有望持續

 

2021年10月,“雙碳”綱領性文件發布,“十五五”煤炭消費減少寫入主要目標。煤炭需求或于2025年觸頂,但短期內能源支柱地位不會動搖。在新增產能及產量挖潛空間有限的背景下,煤炭供給有望先于需求達峰,在不考慮進一步煤炭限價政策的預期下,煤價中樞將獲得重塑,有望在偏高位達到平衡。在“雙碳”背景下,供給政策將持續深化,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龍頭煤企中短期受益于煤價重塑,長期需求回落階段仍具備防御優勢。

 

2021年,估計全年煤炭消費量為40.5億噸,消費量增長 4.6%;疫情讓實體經濟對電力的依賴度增加,同時冬季氣溫較低使得煤炭需求明顯增加,一定程度上拉高了電煤及煤炭消費。此外,國外訂單的增加也成為煤炭需求的增長點。

 

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煤炭產量為41.3億噸,比2020年增長5.7%。2021年,全國共進口煤炭3.23億噸,比2020年增長6.6%。

 

2.煤價波動較大,火電需求高增,供給釋放缺乏彈性

 

2021年,煤炭價格在560~2592元/噸運行,其中動力煤價格于一季度經歷短暫回調后,進入上行通道。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均價分別為739元/噸、872元/噸、1140元/噸和1412元/噸,同比分別增長31.5%、67.8%、98.2%和117%。電廠庫存觸及歷史低位,電熱企業長協全覆蓋收緊市場現貨煤供給,煤價彈性放大,2021年10月后價格一度達到2592元/噸的高位,后持續在1090元/噸。

 

2021年,重點電廠煤炭庫存相對保持較高水平,煤炭可用天數為11~22天,隨著年底氣溫下降,雖然下游電廠已提前將電煤庫存補充高于往年同期的水平,但是重要中轉港口的煤炭庫存處于低位,而且預計旺季難以累庫,所以年底煤價持續走高。

 

 電力供給和需求雙增,但仍供小于求

 

   1.電力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2021年,全國用電量為8.3萬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10.7%,增速較大。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為10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1%;第二產業用電量為5.61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6%;第三產業用電量為1.42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7%;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為1.17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3%。2021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及城鄉居民用電占比分別為 1.2%、67.5%、17.1%和14.2%。

 

   2.非化石能源發電增速較快

 

   2021年,全國發電量為8.1萬億千瓦時,增速為8.1%,較上年大幅上升。其中,火電(以燃煤發電為主)仍占70%以上,增速為8.4%;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為2.3萬億千瓦時,增速為9.6%;水電、核電、風電和光伏發電增速分別為-2.5%、11.3%、29.8%和14.1%。

 

   3.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長顯著

 

   2021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3.7億千瓦,同比增長7.9%。其中,火電裝機容量為12.9 億千瓦,同比增加4.1%;水電為3.9億千瓦,同比增加5.6%;核電為0.5億千瓦,同比增加6.8%;風電為3.3億千瓦,同比增加16.6%;太陽能為3.1億千瓦,同比增加 20.9%。2021年,全國新增發電設備裝機容量為1.8億千瓦,較2020年略微下降。其中,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裝機容量1.3億千瓦,占比為73.7%,成為中國電力增長主導力量。

 

   2021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817小時,比2020年同期增加60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622小時,同比減少205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448小時,同比增加232小時;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增加349小時;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增加159小時。

 

可再生能源發電加速發展,清潔能源消納持續好轉

 

   1.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穩步擴大

 

    截至2021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10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4.8%。其中,水電裝機容量為3.91億千瓦,風電裝機容量為3.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3.0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為3798萬千瓦,分別占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16.5%、13.8%、12.9%和 1.6%。

 

   2021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過1.29億千瓦,占全部新增電力裝機容量近七成。其中,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4757萬千瓦,占比為27.1%;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5493萬千瓦,占比為31.3%。

 

   2.中國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十三五”時期,中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十四五”時期,中國可再生能源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加快步入新階段。2021年,中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經濟性顯著提高,促進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由擴規模轉為提質量??稍偕茉磳⒊尸F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新特征。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欧美激情一区二区,欧美欧美天天天天操,99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