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的高度:高空作業、高度安全、高效低耗
時間:2015-06-04 09:54
來源:
作者:康宏亮
“高空作業平臺”這個名詞對于廣大讀者可能是個陌生的產品,不難想象,自1970年吉尼第一臺真正移動式高空作業平臺誕生以來不過40多個年頭。然而它卻快速替代腳手架在建筑工地、工業維護等領域并得到廣泛使用,不得不讓我們在這次Cippe展中全球高空作業平臺頂級品牌—吉尼的展位駐足,以探求這只行業的領頭羊在中國成功的奧秘和今后市場的發展趨勢。
自1998年進入中國以來,吉尼這個品牌已經在神州大地辛勤經營有近20個年頭。雖然高空作業平臺這類機械產品還未被廣大中國用戶所熟知,但是在海外市場的保有量就足以證明該產品廣闊的使用前景。目前,在美國市場高空平臺保有量約為50萬臺,而香港和臺灣的設備總量約等于中國大陸市場保有量;而剛剛進入設備導入期的中國市場,正如早期的香港和臺灣市場,高空作業平臺獨有的安全和高效性正愈來愈受到關注,市場需求的井噴將令中國市場的設備保有量很快趕上臺灣和香港,乃至成為亞洲最大的市場。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工程機械行業無疑是一匹黑馬在整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呈現出勃勃生機。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吉尼獨具慧眼,在2009年投資建立了特雷克斯常州工廠,專業生產吉尼全系列高空作業平臺產品。并于當年作為唯一一家外商參與了移動式升降平臺中國國家標準的制定,次年宣布在中國生產的全部產品執行全球最嚴格的歐盟標準。
作為石油行業的供應商,吉尼產品更是遍及石油生產的整個價值鏈。從最早的采油、輸油、儲油到之后的煉化以及石油產品的深加工。為何短時間內吉尼能得到石油客戶的認可與青睞。這就不得不講一講吉尼Genie的“三高”了。
高空作業
眾所周知高空作業時危險工種,據統計目前中國的高空墜亡事故已經和礦難并列為安監部門兩個主要防范的重點。以和我國相似的發展中國家巴西為例,在1990年該國的高空墜亡率為十萬分之24,國家相關部門當時強制執行了NR18法規,規定在超過2米以上工作時必須使用平臺。該法規大大推動了高空平臺的使用,隨著后期不斷完善該法規,目前巴西的高空墜亡事故為十萬分之6.1,總體水平和我國相近,但是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值僅為十萬分之2.2。所以高空作業作業平臺的推廣和高空作業施工規范的工作是任重而道遠,還需要社會各個行業的共同努力,以斷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高度安全
隨著高空作業領域中腳手架施工的成本控制,某些腳手架制造商以降低產品質量和安全系數為其產品的競爭力來爭得市場份額;同時某些小型施工企業為增加利潤,簡化腳手架結構,經濟驅動的背后是至安全于不顧,令“腳手架坍塌”事故成為高空作業安全事故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是游蕩在各個工地的隱身殺手,時刻威脅著施工人員的人身和財物的安全。
吉尼高空作業平臺在生產過程中有著嚴格的生產標準,明確規定,高空作業平臺應有主動安全裝置,即限載保護裝置,重心位置測量等等功能,隨車診斷系統可以實時監測車輛的安全狀態,并在設備處于潛在或已經處于危險時可以及時報警以及切斷電源。基于領先技術之上的周全設計,確保了吉尼產品自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銷售的每一臺吉尼設備都沒有因設計或是產品質量導致發生安全事故。由此可見,當高空作業平臺部分取代腳手架施工時會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
高效低耗
“高空作業平臺的高效若不是親身經歷是很難想象的,試想一下當我們在烈日炎炎下背著幾十公斤的工具爬上20多米高的井架,這不單純是一件艱苦的工作,而是在過程中存在著安全隱患的工作,如果人員攀爬過程中身體不適,如果攜帶物品墜落,如果井架結構不穩固……安全管理難度和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換個畫面,在徐徐春風中,一臺直臂型高空平臺在1分半鐘內將工作人員緩緩送到20米高的工作位置,平臺之上工具,零件,電源,焊機等一應俱全。”試想這樣兩個不同的作業場景,可以斷定后者的高空作業是輕松、安全且高效的。曾經有次在參觀國內某大型化工工地時,一位項目經理說道,原先使用腳手架安裝閥門,2個工人1天安裝3個,工作強度已經很大了,因為需要裝拆腳手架?,F在使用高空平臺,3個閥門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完成,效率大大提高。
從使用成本來計算,高空平臺的使用無論從成本還是運輸、存放的便利上是遠遠高于腳手架的使用,目前在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源于安全與成本驅動而誕生的高空平臺已經部分取代了腳手架的使用。相信在未來中國大陸市場,越來越多的腳手架會被高空作業平臺取代。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新的工具代替原有器具的過程是一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愉快經歷。正如1900年卡爾·奔馳發明了汽車,他代替了馬車,人類的活動范圍得以增加。1946年莫其來和??颂匕l明了計算機,實現人類拓展更多領域的研究。而1970年吉尼第一臺真正移動式的高空作業平臺誕生同樣標志著人們高空施工從此邁入了安全高效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