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攻關提高創新質效
時間:2024-05-20 17:21
來源:網絡
作者:小編
5月18日,依托江漢油田創新工作室聯盟平臺,來自3個創新工作室的5名技術人員對油井井場多能互補節電技術進行攻關。不同單位、不同專業、不同創新工作室的技術人員圍繞同一個課題聯合攻關,在江漢油田已成為常態。
江漢油田共有25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成員2000余人。為把分散的力量聚在一起,打造集技術創新、素質提升、成果研發、推廣應用于一體的創新創效新陣地,2021年,該油田以10家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為主體,組建創新工作室聯盟。該聯盟持續開展聯合攻關,截至目前,共解決生產難題276個、推廣轉化成果173項,創效顯著,為油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撐。
從單打獨斗到合力攻關
創新節奏顯著加快
一項攻關課題往往涉及采油、電力、設備加工等多個專業。過去,由于存在專業壁壘,各創新工作室埋頭“各搞各的”,一定程度存在專業間聯動性差、單兵作戰力量不足等問題。
“要讓專業的人在擅長的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創新工作室聯盟領銜人張義鐵說。為解決上述難題,結合部分一線生產難題技術含量高的實際,江漢油田組建創新工作室聯盟,把不同領域的人才聚集起來同題共答,形成了合力,課題攻關進度明顯加快。
在油田重要課題攻關中,依托創新工作室聯盟平臺,各創新工作室發揮各自優勢,提供軟件系統設計、設備加工等方面支持,攻關課題創新周期縮短50%以上。自2021年聯盟組建以來,各創新工作室合力攻關的成果中,32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從重復研發到成果共享
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在江漢油田清河、坪北等油區,一種方便好用的密閉取放掛片裝置正被大力推廣應用。“用來監測水質的掛片要定期取出來稱重,它的取放需要專用工具,外購一套1萬多元,而且操作復雜。我們研發的裝置成本只要1000多元,操作也簡單,很快就在各個油區推廣了。”張義鐵介紹。
一項成果如此迅速地實現跨單位、跨區域推廣并不容易。“過去,大家彼此不了解對方的創新成果,更談不上及時引進應用了。”張義鐵坦言,此前由于“各自為政”,各單位遇到同樣難題時,創新工作室易出現重復攻關的情況,一定程度造成資源浪費。
創新工作室聯盟堅持以成果分享帶動成果推廣,以資源共享推動項目攻關,集合油田各創新工作室成果,實現成熟成果直接引進應用,既快速解決難題,又避免重復研發,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目前,通過資源共享和成果分享,已有10余項創新成果得到推廣應用。
從“一教一”到“多教一”
綜合培養育人才
“參加聯合攻關項目后,我不僅提升了3D建模技術水平,還跟著不同專業的大師學了CAD制圖、車削加工等技能,真的收獲滿滿!”日前,采油氣工程技術服務中心吳繼農創新工作室成員、井下作業部油田技師鄭俊才說。
從“一教一”到“多教一”,創新工作室聯盟為人才培養帶來新變化。他們加強創新青年骨干綜合培養,依托創新工作室聯盟開展多專業、多領域系統培訓,利用項目、活動和競賽帶動青年骨干聯合攻關。
創新工作室聯盟每月召開技師例會、定期舉辦創新沙龍,邀請技能大師走上講臺,講授專業知識、分享創新經驗,同時開展課題攻關教學,讓青年人才在系統培訓中開闊眼界、增長才干。聯盟成立以來,共舉辦各類業務培訓和創新經驗分享活動116場次、累計培訓3200余人次,助力一大批青年創新骨干脫穎而出,先后有10余人在省部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