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突破關鍵技術實現最優開發
時間:2024-05-08 14:54
來源:網絡
作者:小編
大巴山深處,一座現代化的集氣站在青山綠林的掩映下格外引人注目。位于該站的D407-1H井作為普光氣田大灣區塊首口長興組長水平段開發井,牽動著科研人員的心。
“我們對它寄予厚望,無論是儲層預測認識,還是測井解釋實鉆結果,均證實了其效益開發資源潛力巨大,水平段儲層厚度達597.7米,但儲層物性較差且橫向分布不穩定。如何做好長興組礁后灘薄儲層的高效開發,夯實大灣區塊天然氣穩產基礎,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中原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開發研究所副所長祖克威介紹。
天然氣作為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和低碳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原油田自開發建設以來,在文留、白廟等區塊進行了天然氣開發,積累了相關經驗,接手普光氣田后,更是依托精細地質研究,提出高效開發方案,研發出的二疊系超深井鉆完井測試及配套開發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超深高含硫碳酸鹽巖氣田的規模建產,截至目前,已生產混合氣超1186億立方米、硫黃超2450萬噸,成為川氣東送的重要氣源地之一。
“中原油田在天然氣高質量勘探和效益開發上交出優秀答卷,所研發的高效開發系列技術更是為國內外同類氣田的開發建產提供了樣板和經驗。”中原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天然氣開發研究所副所長彭松說。
以普光氣田長興組礁后灘為例,“多屬性融合的灘體、裂縫精細預測”技術和“大液量超高黏滑溜水體積改造+連續加砂復合酸壓”技術是最關鍵的突破點。
地質研究上,大灣區塊灘相儲層受古地貌影響,厚度變化大,非均質性強,科研人員基于多屬性融合的敏感屬性方法刻畫灘體邊界,通過疊前反演預測儲層發育和分布情況,結合疊前、疊后裂縫模型,開展不同尺度裂縫建模,實現了礁后灘儲層的精細表征,夯實了儲量基礎。
工程工藝上,針對長興組儲層差、水平段長但內部非均質性強的特點,科研人員結合體積壓裂和加砂壓裂的優點,形成針對該類儲層的“大液量超高黏滑溜水體積改造+連續加砂復合酸壓”技術,一方面利用多種液體黏度差異多級注入,增強裂縫非均勻刻蝕效果和裂縫導流能力,提升規模和排量擴大裂縫改造體積,另一方面采用超高黏造縫+酸蝕擴縫+多尺度加砂復合支撐工藝,提高裂縫復雜程度、擴大波及范圍,充分溝通儲層,確保充分釋放產能,收到最優開發效果。
D407-1H井于今年1月試氣求產,日產氣量達18.8萬立方米。自此,大灣區塊長興組開發跨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