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42屆劍橋能源周上,9000余名來自不同國家的業界大咖齊聚“油城”休斯敦,探討地緣政治緊張、氣候變化加劇等多重挑戰下的多維能源轉型路徑,讓全球能源發展的復雜現狀走進大眾視野。
能源行業向低碳未來轉型的堅定決心,從主要石油公司代表的發言中可窺得一二。在本屆劍橋能源周上,埃克森美孚的代表重申了其公司在5年內投入200億美元用于降低碳排放的計劃,雪佛龍的代表強調了致力于發展氫和可再生燃料、CCS等業務的戰略,中國石油參會代表團組團長、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陸如泉在參加圓桌會時分享了中國石油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探索和經驗。他指出,中國石油正在大力推進“油田變地熱田”“油田變綠電田”“油田變綠氫田”“油田變儲碳田”。
“能源替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認識到通往低碳世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這一觀點在本屆能源周上成為共識。面對新能源存在的經濟性挑戰和極不穩定的“輸出”情況,能源系統仍需要石油、天然氣的支撐。從長遠來看,全球需要更多石油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用能需求,天然氣更是成為從傳統化石能源向新型清潔能源過渡的重要橋梁。石油、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賴的關系。應在能源供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使新舊能源做到雙輪驅動、互補式發展。
在能源轉型的驅動下,能源科技創新進入新一輪高度活躍期,新興技術將成為這場轉型浪潮的核心驅動力,推動能源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在劍橋能源周上,與會代表十分關注人工智能在能源價值鏈中發揮的作用??捣剖褪紫瘓绦泄賀yan Lance稱人工智能為“一場巨大的變革”。SLB首席執行官Olivier Le Peuch介紹,公司已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機器人鉆井以及延長老化井的生產壽命。
直接空氣捕獲(DAC)在本屆劍橋能源周上獲得了不小的熱度。比爾·蓋茨將其稱為清潔能源技術的“滅火器”,他表示:“你希望永遠不會需要它,但你應該做好準備,因為世界需要DAC技術來清理長期積累的碳排放。”
毫無疑問,全球正在努力構建一個能適應多重挑戰的新型能源系統。正如標普全球副主席丹尼爾·耶金所說:“全球能源轉型是多個維度、不同速度的非線性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