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能源高效供給能力,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當好標桿旗幟
要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油氣和新能源子集團要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高質量生產供應能源資源,鞏固盈利支柱地位。
煉化銷售和新材料子集團要堅持綠色、智能方向,推進業務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邁向產業鏈中高端。
支持和服務子集團要堅持技術立企不動搖,加快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向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持轉變。
資本和金融子集團要持續推進產融結合、融融協同、以融促產。
廣東石化利用“兩種資源”、面向“兩個市場”,優化裝置效能、細化營銷策略,抓實產供銷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石化產業鏈鏈長作用,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智能煉化新模式保供華南市場
3月14日19時,廣東石化公司2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首次產出K8003高抗沖聚丙烯。產品具有高剛性、耐化學性腐蝕等優點,為地區制造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地方經濟發展新引擎,2023年,廣東石化公司助力揭陽地區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重要經濟指標躍升至廣東省第一,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保障能源和化工品供應提供了強勁助力,央企“壓艙石”作用凸顯。
規?;?靈活性
保障華南市場能源需求
2023年三季度,國內市場對二甲苯產品供應量減少,價格持續走高。廣東石化加強內外協調聯動,生產方案迅速向芳烴聯合裝置高負荷運行傾斜,日產芳烴產品超過7300噸,為華南市場提供了穩定的對二甲苯產品。
作為可加工全部劣質重油的煉化基地,“宜油則油、宜芳則芳、宜烯則烯”的設計,讓廣東石化在規?;蟮撵`活性上位居產業前端。
針對當前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和高端石化產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廣東石化從分子層面分析和優選原油組成,優化裝置效能,靈活把控生產,保持對市場的最快反應,努力把每一滴原油都“吃干榨凈”。廣東石化的重油深加工路線可以靈活調整煉油、芳烴、乙烯原料構成和工藝流程,實現“宜油則油、宜芳則芳、宜烯則烯”,哪個需求更大就多生產哪個。
公司堅持“事前算贏”原則,強化計劃引領、財務把關、生產執行,系統制定原油原料、產品結構、生產運行、能源動力、產品營銷、成本費用6大優化方向22項200余條措施,保證高質量運營。在推進“減油增化”過程中,優化3套加氫裂化裝置增產重石腦油和芳烴組分,芳烴裝置負荷提升至98%、乙烯收率提升至41%以上。公司努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全力增產高標號汽油、對二甲苯等6種高附加值產品,迎合市場需求。
深耕市場+兩頭在外
區位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2023年2月13日,隨著首批出廠的成品油卸入潮汕環線5個不同的加油站,中國石油“粵油粵銷”模式正式開啟。之后的數月里,廣東石化成油品銷售半徑覆蓋到整個華南市場,結束了中國石油成品油“北油南調”的歷史。
廣東石化面朝南海、背靠華南地區,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面向“兩個市場”,推動我國進口原油渠道和格局多元化,增強我國石化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
公司持續在拓展原油籃子上下功夫,篩選可加工油種50余種,全年采購27種。2023年,廣東石化原油碼頭共接卸來自全球的69船原油,重質油采購比例由2023年初的40%提升至目前的70%。
“自從廣東石化投產,我們的生產就有了穩定的原料。我上午下單,下午就能收到貨。”汕頭市某化工品用戶的話道出了華南市場眾多用戶的心聲。2023年,廣東石化24種1360萬噸煉化產品相繼投向市場,填補了華南地區化工原料供應缺口,推動了化工品進口替代。公司合成樹脂產品帶動華南地區合成樹脂產品進口率從46.8%降至33.5%。
同時,公司著力開發小眾、特色產品,向高端產品要效益。2023年9月9日,80萬噸/年全密度聚乙烯裝置成功產出茂金屬聚乙烯產品,實現重大生產技術突破。2023年12月31日,新建的20萬噸/年聚丙烯裝置開車投產,高抗沖產品深入家電、汽車制造企業云集的華南市場。
公司抓實產供銷體系建設,在完善細化“粵油粵銷”策略的同時,全面建設煉化產品銷售網絡渠道,推進營銷創效。公司將銷售半徑劃定為1000公里,在此范圍內,用戶24至48小時內就能接收到公司生產的優質化工品。缺乏大型煉化企業的湖南、江西等省部分地區也被納入廣東石化的銷售版圖。高標號汽油和航空煤油等主力油品還通過海運遠銷至中國香港、新加坡、荷蘭。
數字化+智能化
賦能世界級煉廠穩產增效
3月15日,廣東石化化工一部外操員劉挪威,在乙烯裝置一處巡檢點用智能巡檢儀“打卡”后,按下巡檢儀上的確定鍵,完成此處巡檢。位于1公里外中控室的內操人員,通過智能巡檢系統清晰看到他的巡檢路徑。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建有34套直接參與生產運行的智能化系統,這些系統時刻助力煉廠平穩高效運營。
廣東石化從頂層設計上,把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融入公司發展戰略。智能工廠建設按照與煉化一體化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投用”的“三同時”要求高效建成,為工程建設、生產準備和生產運營提供了全面支撐。
在廣東石化生產現場,全廠智能化系統利用實時數據庫技術,通過生產網集成裝置實時數據,發布生產信息化流程圖。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查看裝置溫度、壓力等運行參數,利用趨勢分析工具查看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生產指揮系統集成生產、計劃、儲運、設備、安全環保、能耗等多項業務信息,有多少艘油輪在海上、每套裝置實時生產多少產品一目了然,便于決策者實時掌握所有信息。
智能化建設是企業高效發展的“助推器”。憑借這一“智慧大腦”,公司在計劃管理上實現科學降本,利用汽油在線調和系統降低辛烷值損失,利用物料平衡技術助力企業降低物耗,利用高效質量分析、設備健康診斷與預檢修等系統工具,促進企業穩產增效。
廣東石化智能化系統與生產運營的深度融合,構建起了以高效供應鏈和精益化管理、互聯網運營為特色的智能煉化新模式,助力廣東石化成為中國石油煉化業務智能化應用的新高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新堡壘。(特約記者 高云龍)
廣東石化項目特色》》》
規模大:多套裝置規模居亞洲乃至世界前列。
一體化:煉化一體化設計將劣質重油“吃干榨凈”。
流程短:構建了中國石油首家云原生智能工廠,在集團公司煉化企業中建成首個無信息孤島企業。
智能化:“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宜芳則芳”的短流程工藝技術,成為“吃粗糧、產精品”的典范。
阿姆河天然氣公司構建“四個一體化”統籌工作模式,通過精益保供、科學保供、聯合保供等措施,連續16年超額完成冬季保供任務——
一體化統籌撐起聯合保供
截至3月17日,阿姆河天然氣公司(簡稱阿姆河公司)已完成本輪冬季保供同期計劃的102%。為充分發揮集團公司完整油氣產業鏈優勢,阿姆河公司構建“四個一體化”統籌工作模式,通過國內外雙向延伸、拓展和探索,助力中土天然氣合作“壓艙石”作用更加穩固。當前,公司三大重點工程進展迅速,首批排水采氣井已完成方案設計,物料、設備、人員到場均優于計劃,為完成全年天然氣生產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科學施策
打造中亞氣源“穩定器”
16年來,阿姆河公司均超額完成冬季保供任務。在我國氣溫最低、天然氣需求量最大的時期,阿姆河公司創造了連續3年日輸氣量達4000萬立方米的紀錄。這份成績的背后,是精益保供、科學保供、聯合保供等理念的支撐,更是來自阿姆河人的傾情付出。
2023年初,阿姆河公司提出下一個保供季再上4000萬立方米/日的宏偉目標。這個有挑戰性的目標提出后,公司即刻組織各部門制定相應保供措施,累計32項。“其中關鍵的一項是突破產能困局,采用巧妙方式,將B區東部輸氣主管線T接到一條停用輸氣管線上。”阿姆河公司生產經營管理部副經理孫波說。如此操作,實現了末端擴容,能充分釋放B區東部氣田的產能。
在本輪冬供期到來之前,開發、生產人員反復論證沖擊高峰實施方案,盤點每一口井的潛力。那些只能間開的井,成為沖擊極限產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他們的精心操作下,17口間開井全部順利開井,并在今年1月2日的極限產量沖刺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最短的一口井的開井時間僅有2小時,真正做到了“方氣必爭”。調控中心內,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員工們不間斷觀察各區的產量壓力變化、外輸量變化,向北京協調中心、康采恩、中油國際公司生產運行部及時匯報最新情況。1月3日上午,還存在10萬立方米的缺口。大家按照既定方案,立即提高壓縮機轉速。最后緊要關頭,產量終于達到4000萬立方米。
守正創新
邁上提質增效新臺階
為積極應對嚴峻復雜的經營形勢,阿姆河公司以“內部挖潛增效、加強精益管理”為主線,做實“精細功”、算好“效益賬”,不斷優化措施結構,反復梳理方案細節,全力推進提質增效。
技術創新是企業前進的動力源泉。長期以來,阿姆河公司堅持守正創新,提升治理能力。一方面,加大氣田針對性地震資料大連片目標處理,開展預測技術攻關,提高保真度和成像精度,助力氣田井位部署。另一方面,圍繞各類難點,以碳酸鹽巖儲層精準成像為核心,提高資料成像精度,為儲層預測和目標落實提供優質的資料基礎。
安全生產始終是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堅持把安全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從嚴抓好各項安全生產措施的執行,確保公司總體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中向好。2023年,公司實現安全人工時1200萬,自2007年以來累計安全人工時達2.98億。
公司始終把綠色低碳生產、提供清潔能源作為企業價值追求,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公司落實環保設施“三同時”,不達標不生產、不合規不經營。開展大氣、土壤、水源監測,合規處理“三廢”。持續減少能耗、降低排放,實行“自發電并網與全外電相結合”,2023年較往年節省天然氣逾5500萬立方米。控制火炬排放,推動生產過程系統節能降耗。
精益經營
打好增儲上產攻堅戰
阿姆河公司始終把創新作為增儲上產第一動力,全力以赴找資源、保產量、穩供應。“我們錨定資源為王,圍繞140億立方米/年長期穩產目標,系統推進B區東部產能釋放、剩余圈閉鉆探和老氣田‘壓艙石’三大工程。”阿姆河公司勘探事業部副經理龔幸林介紹說。
依靠科技引領,深化斷縫體地質理論研究,加強處理與解釋技術攻關,東部縫洞氣藏再獲高產,Aga-101D井測試無阻流量達1285萬立方米/日;創新薄儲層預測技術,西部薄儲層氣藏高產井培育實現新突破。優化實施雙臺階水平井,NGad-103D井測試無阻流量為310萬立方米/日;精細氣藏描述,挖掘資源潛力,薩曼捷佩老氣田再獲新成效,采出程度達75%,日產量保持1000萬立方米以上。
推動管理創新,發揮牽頭作用。公司一體化統籌中國石油駐土庫曼斯坦企業,建立大保供體系和聯合響應機制,既算大賬、細賬,又算保供賬、經濟賬,歷年供氣量穩中有升,日供氣量始終在計劃線上穩定運行。
公司始終把供應優質商品氣作為立企之本、發展之要,向國內輸送高品質天然氣,絕不允許不合格產品、服務進入阿姆河,也絕不允許不合格商品氣流出阿姆河。如今,阿姆河公司輸送的商品氣各項質量參數均優于歐洲一類氣標準。(記者 王馨悅 王舒藜 通訊員 陳龍,律福志對此文亦有貢獻)
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四個一體化”統籌工作模式》》》
“四個一體化”統籌工作模式
全產業鏈一體化統籌:充分發揮中國石油完整油氣產業鏈優勢,堅持“一盤棋”思想,形成一個運營主體,統一戰略管理,推動中土天然氣領域全方位、立體化合作,實現上中下游業務一體化統籌。
駐土庫曼斯坦企業一體化統籌:發揮“一體化”管理優勢,強化“一盤棋”、一家人思想,改革運行機制,促進決策、資源、風險等多元目標的共同實現。
國內外業務一體化統籌:深化國內單位與國際業務雙向合作,實行國內外一體化管理,促進“走出去”與“引進來”有機結合,打造一體化國際合作平臺。
中土雙方一體化統籌:逐步完善與中土兩國使館、土庫曼斯坦政府機構、相關企業等的溝通機制,充分發揮“大外聯”作用,促進雙方互信水平持續提升。
圓桌討論》》》
如何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當好標桿旗幟?
■長慶油田公司勘探事業部總地質師 張濤:當前,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仍居高位,在地緣政治局勢復雜的大背景下,國內原油和天然氣產量保持穩定和增長尤為重要。長慶油田作為國內第一大油氣田,能否把“壓艙石”構筑得更加牢靠,油氣勘探起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我們將勇于擔當、開拓創新,大力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努力找到更多的優質油氣資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長慶貢獻。一是堅持以集中勘探為“基”,加快頁巖油、煤層氣儲量落實和效益建產,更加精細挖潛主力層系,做到“顆粒歸倉”;二是堅持以風險勘探為“魂”,大膽探索奧陶系鹽下第三套含油氣系統、隴東古隆起周邊及祁連海域頁巖氣,落實重大戰略接替領域;三是堅持以高效勘探為“本”,突出高質量勘探,在地質理論、科技與管理上加快創新,加快推進儲采平衡工程,積極尋找規模經濟可采儲量,大力提高SEC儲采比,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當好“排頭兵”。(謝先奎 蘇文杰 采訪整理)
■錦州石化公司生產運行部主任 鄧興碩: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當好標桿旗幟,首要任務是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一是要加速推進業務轉型升級。按照“煉油向化工轉、化工向材料轉、材料向中高端轉”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技術、質量、市場等優勢,找準賽道和產業鏈定位,大力培育新材料產業,打造市場適應性更強、經濟附加值更高的化工及材料新產品,推動特色化工及新材料業務向上突破、向下延伸、向外拓展,切實增強產業鏈韌性。二是要加快實現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聚焦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瞄準新材料、新產品市場終端需求,提前謀篇布局,強化產銷研用結合,在延鏈、補鏈、強鏈上靶向施策。堅持客戶至上,不斷提升市場營銷質量,打造新材料明星產品,努力打造具有一流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品牌,不斷提升經營業績和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拉動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堅持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加快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產和供給體系。(周慧穎 采訪整理)
■西北銷售公司業務營運部經理 陳東鋒:西北銷售公司作為集團公司原油產業鏈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承擔著保障上游生產后路、保障市場穩定供應、降低物流運行成本、增加產業鏈整體效益四重責任。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當好標桿旗幟,關鍵是堅決履行好集團公司賦予的職責使命。一是要統籌謀劃,保障產業鏈產銷平穩。要著力提升“市場引領、市場營銷、產品銷售、價值創造”四種能力,剛性執行“交貨、配置、銷售、調運”四大計劃,全力以赴支持油田上產、煉化增量、銷售擴銷。二是要深挖潛力,降低產業鏈物流成本。堅持“少環節、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原則,深入開展一、二次物流整體優化,持續調整運輸結構,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高效能源。三是要精細營運,助力產業鏈提質增效。落實“四精”管理要求,結合資源和市場變化,分區域、分階段、分品種開展一體化營運分析,持續推動“以銷定產、以產促銷”機制的落實,促進產銷精準匹配、資源向高效市場配置。(王義波 采訪整理)
■西部鉆探公司塔里木地區生產協調部主任,巴州分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鄭譚民:西部鉆探巴州分公司堅定“建設深地鉆探第一軍”發展目標,把塔里木深地高效勘探開發列為“一號工程”,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全面提升工程技術服務保障能力,全力以赴保障油田增儲上產。一是爭當深井鉆探排頭兵。積極踐行能源保供“頂梁柱”責任,發揮好深地油氣勘探開發和專業服務支持一體化優勢,持續加大能源資源開發力度,助力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二是爭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力軍。積極踐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發揮好企業在油氣勘探開發和鉆井生產中節能減排的重要作用,發揮好綠色鉆井優勢,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三是爭當深井技術創新先鋒隊。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突破路徑,以技術立企為奮斗方向,努力成為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表率。(李濤 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