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能源經濟指數研究》指出,中國能源經濟與宏觀經濟呈相似循環周期,2023年宏觀經濟和能源經濟走勢向好,預計將回歸到2019年水平。
1月8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行“2023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對外發布《后疫情時代中國能源經濟指數變化趨勢》《省級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2012-2022年)》《2023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中國碳市場回顧與最優行業納入順序展望(2023)》等8份研究報告。其中,《2022年中國能源經濟指數研究》指出,中國能源經濟與宏觀經濟呈相似循環周期,2023年宏觀經濟和能源經濟走勢向好,預計將回歸到2019年水平。
行業高質量轉型迫在眉睫
《后疫情時代中國能源經濟指數變化趨勢》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國際環境復雜多變,能源經濟發展波動頻繁,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形勢嚴峻。同時,隨著“雙碳”目標日益臨近,能源行業通過技術革新加速產業升級,促進行業高質量轉型迫在眉睫。預計2023年初,多個新能源行業可以擺脫疫情影響,重回歷史高水平。其中,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短期內綜合優勢明顯,可優先投資,刺激經濟復蘇。新能源整車與電網自控設備呈持續走高態勢,具備長期投資規劃的潛力?;鹆退Πl電等傳統能源行業仍是保供主力,需激發系統調節新價值。
具體到各地,《省級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 (2012-2022 年)》指出,2022年,山西、內蒙古通過增儲上產、提升能源外送能力,在全國煤炭穩價保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四川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產量和占比結構,應急、調峰等系統調節能力不足;安徽、云南主要依靠電氣化促進能源消費側的節能降碳;能源技術創新方面,北京、廣東、江蘇等省市的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和專利產出水平均居高位,仍需關注能源可靠性和可持續性。整體來看,省際間高質量發展差距逐步縮小,但能源技術創新維度發展差距較大,應是扶持關注的重點。
國際原油價格中樞回落
2022年,各種超預期因素導致原油市場劇烈波動,國際油價上半年大幅攀升后高位震蕩,下半年承壓下挫。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均價格為99.0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年均價格為94.30美元/桶,較2021年分別上漲39.61%和38.53%,上升幅度顯著。
今年形勢如何?《2023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報告認為,世界經濟復蘇分化加劇,原油需求增速進一步減緩,帶動原油價格中樞回落。供應方面,OPEC+維持減產協議,美國原油增產能力有限,制裁導產能大國產量下降,供應端呈收縮態勢。同時,低位庫存使原油供給彈性下降。2023年,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偏緊,地緣因素持續擾動,短期不確定性較大。預計布倫特、WTI原油均價將在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