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油價網12月18日報道,歐佩克在其最新的月度報告中透露,歐佩克11月份的原油產量再次未能達到上次討論產量時同意的產量目標。而且也不是每天短缺幾千桶。缺口大約為每天180萬桶,但更重要的是,這種低于自己目標的情況已經成為歐佩克的常態。與此同時,美國聯邦政府今年迄今已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了近2億桶原油,以應對燃料價格通脹,因此現在需要為其戰略石油儲備購買一些原油。然而,美國鉆井公司并不急于提高原油產量。相反,產量增長似乎已不再是這些鉆井公司的首要任務。
當然,還有制裁,許多人預計這將損害產能大國的石油生產,這很可能會發生全球石油供應緊張。事實上,石油制裁——以海上原油出口價格上限和對歐盟出口禁運的形式——對流出的石油沒有任何影響。
投資銀行預計油價將會上漲,盡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導致油價近期大幅下跌。這種預期現在也開始滲入交易商圈子。但他們也可能考慮到石油仍然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商品。而且,廉價原油的時代很可能已一去不復返。
摩根士丹利本周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由于投資水平低、供應面臨風險、美國戰略石油儲備釋放結束以及美國頁巖油產量放緩,導致全球供應受限,全球需求復蘇(航空業復蘇),我們對油價保持樂觀。”
然而,正如TortoiseEcoFin總裁兼投資組合經理Matt Sallee在最近的市場評論中指出的那樣,全球供應方面的實際情況可能要嚴重得多。
“全球石油庫存處于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能源部今年已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了近2億桶原油,歐佩克繼續努力生產其規定的配額,美國生產商正在提供幫助,但他們也只能做這么多。”
這是對全球石油供應狀況的一種非常簡潔的描述,但這種情況并不會引起積極的情緒。這是一個更有可能引起關注的問題,而且是有充分理由的關注。因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些趨勢會在短期內發生有意義的變化。
Sallee在油價網的后續評論中指出,以歐佩克為例,它沒有任何試圖提高原油產量的動機。只有當它知道油價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時,它才會這么做,但目前還沒有辦法對這一點充滿信心。
此外,歐佩克的產量還受到純粹的物理限制,該組織一直未能實現自己的減產目標就是明證。大多數歐佩克成員國都有雄心勃勃的產量增長計劃,但由于成熟油田產量的自然遞減和最終投資不足等原因,實際產量仍然低迷。
正如Sallee所指出的那樣,自2015-2018年以來,歐佩克的原油日產量一直沒有超過3000萬桶,當時歐佩克故意這樣做是為了摧毀美國的頁巖行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暫時獲得成功。
至少從白宮的角度來看,投資不足也正成為美國頁巖領域的一個問題。根據美國政府的說法,美國生產商需要做的就是增加生產支出。根據美國石油生產商自己的說法,投資增加石油產量的長期前景很不確定。
此外還有主要探區的問題,幾位專家一直警告說,探區面積正在枯竭。Sallee就是其中一位這樣認為的專家,他認為:“最好的探區已經鉆探完,該行業正在努力吸引勞動力,而融資來源有限。”
根據他的說法,美國石油產量不太可能再像最近那樣以每天100萬桶或更多的速度增長。他認為,50萬至75萬桶/天的增長率更有可能。這對消費者來說不是好消息,因為盡管能源轉型陣營瞄準了需求,但需求不會很快下降。
作為能源轉型運動中最活躍的成員之一,國際能源署在其最新的石油市場報告中上調了對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原因是今年的消費出現意外增長。
在沒有可行的石油產品替代品的情況下,這可能是一個可持續的趨勢。這意味著未來的供需將處于不穩定的平衡狀態,如果石油巨頭繼續轉向低碳能源,市場就會不斷處于短缺的邊緣,甚至嚴重短缺,因為這要求他們減少石油產量以實現凈零目標。這一切意味著,廉價原油的時代很可能已經永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