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領域已經成為全球油氣勘探發現的主戰場,2021年全球深水油氣產量為5.0億噸油當量,占全球油氣總產量的6.3%。
日前,國家油氣戰略研究中心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在北京發布《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及油公司動態(2022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油氣勘探投資和工作量跌至近12年來新低,但未來隨著疫情減弱、地緣沖突的深遠影響,油氣公司將更加注重勘探布局,投資意愿持續增強,全球油氣勘探將觸底反彈。深水領域已經成為全球油氣勘探發現的主戰場,風險共擔、合作共贏是全球深水油氣項目運作的方向。
勘探投資創12年新低
《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全球油氣勘探投資額最高的年份為2013年,投資額達1001億美元,此后逐年下降。2016年,全球油氣勘探投資跌至400億美元區間;2020年,勘探投資額跌至300億美元左右。2021年,全球油氣勘探工作量持續下降,同比降幅達三到四成。
與此同時,2021年,全球油氣地震勘探工作量跌至自2010年來的最低。當年共完成二維地震采集5.6萬千米,同比下降42%,共完成三維地震采集17.5萬平方千米,同比下降31%。同期,油氣勘探鉆井工作量大幅減緩。全球海上探井數量及占比略降。2021年,全球完成探井和評價井共計1235口,同比減少39口。其中,海上探井和評價井為381口,減少37口。
受到疫情影響,油氣公司對海上投資更加審慎。但通過提高地質認識和儲層識別能力,去年海上勘探成功率創新高,達46.4%,近三年呈現連續上升的態勢。這也是自上一輪高油價以來,首次超過陸上探井成功率。
深水領域獲青睞
《報告》指出,全球深水油氣資源豐富、探明率低,是勘探開發業務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近10年,深水油氣項目已成為全球油氣增儲上產的核心領域,新發現的101個大型油氣田中,深水油氣田數量占比67%、儲量占比68%。深水油氣產量不斷攀升,2021年全球深水油氣產量為5.0億噸油當量,占全球油氣總產量的6.3%。
“當下,深水和超深水油氣田發現延續上漲勢頭。去年共發現20個深水大中型油氣田,上一年僅為5個;可采儲量為10.9億噸油當量,略高于上一年的10.5億噸。”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資源勘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小兵給出上述數據。
“海域仍然是各大油氣公司勘探開發主戰場,勘探成功率自上一輪高油價以來首次超過陸上,中-南大西洋兩岸、墨西哥灣、黑海、南里海、北極等熱點領域引領全球油氣儲量發現。預計未來各大油氣公司將更加注重勘探布局、投資意愿加強。”劉小兵表示。
“雖然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投資大、風險高、技術復雜、運作難度大,但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勘探開發、工程技術與裝備能力都日趨成熟,業界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與豐富的案例。”《報告》認為,不同層級的參與者,資源國、國際石油公司、獨立石油公司乃至油服公司,秉承合作共贏理念,均能在深水領域大展身手,獲得回報。
把握勘探機遇
國家油氣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馬新華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未來一段時期全球能源消費增長最主要的國家。在油氣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嚴峻挑戰下,如何持續提升油氣自主控制能力,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國際市場保障國內油氣供給平衡,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劉小兵表示,在能源轉型背景下,我國油氣企業仍需把握機會,大力獲取有利勘探區塊,形成資源有效儲備,通過“一個轉變、三個加強”,即實現深水領域“非作業者”逐步向“作業者”轉變,加強勘探、合作與探索,逐步實現“走出去”向“走上去”的跨越。
《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前景看好,將恢復并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年均投資由2015-2021年3997億美元增長至2022-2026年的5480億美元。勘探鉆井投資也將邁上新臺階,由2014年低油價以來的年均217億美元增長至2022-2026年的273億美元。
“國際石油公司的境外勘探以深水為主,目前共有1625個境外深水區塊,占境外區塊總數的49%。中國石油公司要與各類公司開展合作,取長補短,合作共贏;與服務公司合作,形成戰略聯盟。” 劉小兵建議,“我們在超前布局、戰略跟隨、自主勘探等方面大有可為,通過不斷深化認識、優化技術、強化合作,必將獲得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