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油氣新聞網7月7日報道,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在其新的報告系列中表示,為了使氫貿易具有成本效益,生產和交易綠色氫的成本必須低于國內生產,以抵消更高的運輸成本。
氫貿易可以促進更多樣化和更有彈性的能源系統,使各國經濟脫碳,造福于生產者和消費者。
“全球氫貿易以滿足1.5℃的氣候目標”表明未來的氫貿易可能具有重大意義。隨著項目規模的進展和技術的成熟,貿易使人們能夠開發出廉價的氫氣。據報告稱,全球四分之一的綠色氫需求可以通過管道和船舶進行國際貿易來滿足。
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和全球氫潛力超過全球能源需求的20倍,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三的氫仍將在當地生產和使用。
這與當今石油市場的大宗國際交易相比是一個重大變化,但與天然氣市場的三分之一是跨境交易類似。Irena表示,與今天的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相比,氫市場和貿易路線可能更加多樣化、地區性,利潤也不那么豐厚。
Irena總干事Francesco La Camera表示,獲得充足的可再生能源不足以贏得氫競爭,發展氫貿易也是必要的。
他指出,誠然,氫貿易可以為各國從脫碳工業到供應多樣化和提高能源安全提供多種機會。今天的能源進口國也可以成為未來的出口國。
La Camera補充道,但政府必須做出重大努力,將貿易愿望變成現實。創新、政策支持和擴大規??梢詭肀匾某杀窘档?,并創造一個全球氫市場。能否實現貿易潛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國的政策和投資重點,以及他們自己能源系統脫碳的能力。
Irena的《世界能源轉型展望》認為,到2050年,氫將覆蓋全球12%的能源需求,減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只有在生產氫氣所需的電力與能源系統的電氣化并舉的情況下,氫氣才能成為一個可行的氣候解決方案,這使得更大程度上利用可再生能源成為轉型的核心。如果成本下降,到2050年,每公斤1美元以下的綠色氫將滿足世界能源需求的10倍。
據新的報告顯示,到2050年,一半的氫將通過主要現有的、重新利用的天然氣管道進行交易,這將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到2050年,成本約為每1000公里每公斤0.10美元,這將是3000公里以下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
相比之下,通過新管道的運輸成本將是原來的兩倍。這仍低于以綠色氨的形式運輸超過3000公里-5000公里,其占全球氫貿易的一半。根據分析,氨運輸將成為洲際氫貿易的主導形式。
據Irena稱,未來通過管道進行的貿易將集中在兩個區域市場,分別是占全球85%的歐洲和占全球15%的拉丁美洲。歐洲的主要貿易伙伴將是北非和中東,而澳大利亞主要供應亞洲。
新的貿易市場將使能源參與者發揮不同的作用。2050年,一些最大的潛在管道氫出口國是智利、北非和西班牙,它們幾乎占據了管道貿易市場的四分之三。像亞洲大國和美國這樣的主要消費國能夠在國內生產大部分氫。
其補充道,非洲、澳大利亞和北美占全球出口的四分之三。在進口方面,日本、韓國和歐盟預計將通過進口來滿足它們的大部分氫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