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承諾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時間:2022-05-11 10:37
來源:
作者:songxinyuan
5月8日,七國集團(G7)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了視頻電話會議,承諾將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G7領導人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稱:“我們承諾逐步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包括逐步停止或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我們將確保采取及時、有序的方式,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確保穩定和可持續的全球能源供應。”
G7成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由于各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度不同,因此行動上也并不統一。早前美國、英國、加拿大已經率先全面禁止俄羅斯能源進口,而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行動稍慢,目前正在推進禁運俄羅斯石油。
總體而言,由于俄羅斯原油出口受阻、歐佩克閑置產能不足、伊核談判僵局難解、美國增產乏力,油市供應端正遭遇多重暴擊,而需求仍相對強勁。在供不應求的驅動下,國際油價今年已大漲逾40%,目前位于110美元/桶關口附近。
而隨著歐美多國不斷加碼對俄制裁,油市供給端的壓力未來會更大,歐洲料將與亞洲等地的買家爭奪能源供應,市場普遍預計油價易漲難跌。
全球最大的獨立石油交易商維多集團(Vitol Group)警告稱,隨著俄羅斯受到的制裁越來越多,從5月中旬開始,大宗商品公司購買和銷售俄羅斯石油將變得更加困難。維多集團亞洲業務負責人Mike Muller 5月8日表示,目前俄羅斯的原油和相關產品出口已經從2月時的750萬桶/日下降到了650萬桶/日左右,5月15日之后出口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能源問題“政治化”加劇供應陰霾
對油市供應沖擊最大的無疑是烏克蘭局勢,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俄羅斯正日益遭遇歐美國家排斥。
在美英澳加之后,歐盟正醞釀年底前全面禁運俄羅斯原油和成品油。盡管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國目前仍未同意禁運俄羅斯石油,但鑒于此前最大的反對國德國已經不再反對,預計歐盟委員會的石油禁運提案得到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只是時間問題。
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烏克蘭局勢的升級已經令能源問題“政治化”,以至于歐盟國家購買俄羅斯原油和其他能源被基輔稱作是在“資助俄羅斯”。俄羅斯是世界第三大產油國,同時也是第二大出口國。俄羅斯原油被禁運將引發區域性的巨大能源供需失衡,擾亂全球經濟。
而在俄羅斯石油出口受挫之際,歐佩克+也并未打算加速增產。在全球疫情抑制原油需求、產油國閑置產能不足等因素影響下,歐佩克+繼續按原計劃將6月產量目標提高43.2萬桶/日。
另一方面,歐盟曾多次表態,希望歐佩克能填補俄羅斯石油的缺口,但一直遭到“無視”。在歐佩克堅持小幅增產的情況下,歐盟將不得不與亞洲買家競爭有限的產量。
此外,自今年3月以來,伊核協議談判一直處于停滯狀態,伊朗原油“救市”的希望也暫時破滅。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撕毀了奧巴馬時期批準的伊核協議,并重新對伊朗實施了大范圍制裁。在美國對伊重啟制裁后,伊朗石油出口從2018年峰值的280萬桶/日迅速暴跌至了20萬桶/日,目前石油出口量約為150萬桶/日。
如果伊核協議達成,油市有望每天迎來超百萬桶的原油供應,作為產油大國的伊朗就顯得尤為重要,歐盟也迫切希望伊朗能重回國際原油市場。目前歐盟正在盡最后的努力,試圖挽救伊朗核談判。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Josep Borrell表示,他正在尋求一種中間道路來打破僵局,希望歐盟談判代表Enrique Mora能夠訪問伊朗首都德黑蘭,討論伊核協議。
但尷尬的是,美伊雙方誰也不肯讓步。美國希望伊朗會屈服,而伊朗政府則希望拜登會先讓步,雙方的僵局可能仍會維持較長時間。
目前美國自身也難以大幅增產。大型上市石油公司需要提高回報,目前正將重點放在削減債務和增加股東派息上。德州標準石油聯合創始人Tim Roberson表示,與油價上漲相比,美國鉆井數量的增長迄今看來“乏力”,原因包括支出受限、投資者資金流向可再生能源以及行業供應鏈存在問題等等。
美國“黔驢技窮”
在烏克蘭局勢升級后,美國對俄羅斯采取了全面能源禁運,同時加大對歐洲的能源出口,極力推動歐洲和俄羅斯能源脫鉤。
但美國無法填補制裁俄羅斯帶來的巨大供應缺口,同時對歐出口增加也讓美國國內燃油庫存劇減、價格暴漲。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目前美國餾分油庫存僅為1.05億桶,創下2008年4月以來最低,接下來大概率還將繼續下降。自2020年7月開始,餾分油庫存在過去96周中有60周庫存下降,總共下降了6900萬桶。
對此瑞穗能源期貨執行董事Robert Yawger坦言,美國并沒有能力在增加出口的同時,做到不影響國內市場。
更尷尬的是,拜登政府為了遏制油價飆升,3月底曾宣布6個月內釋放1.8億桶戰略石油儲備(SPR),但如今轉眼間又得考慮補充SPR。
鑒于目前SPR已經處于20年來的低點,美國能源部計劃在今年秋天尋求購買6000萬桶原油,這將是21世紀以來美國首次大規模補充戰略石油儲備。
咨詢公司Rapidan Energy Partners總裁McNally警告稱,盡管拜登政府決定采購石油補充SPR,但這只能部分改善近年來SPR規模下降的局面。由于拜登政府不負責任地釋放SPR,儲備的枯竭將使美國和世界更容易受到地緣政治沖擊的影響。
面對當下飆升的油價,美國已經沒什么好辦法,又嘗試打起了歐佩克的主意。
當地時間5月5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7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一份針對歐佩克的反壟斷立法草案:禁止石油生產或出口卡特爾法案(NOPEC)。但這只是NOPEC邁出的一小步,未來還需要參議院、眾議院表決通過,然后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假如NOPEC成功立法,美國檢察官就能以打擊壟斷行為和市場操縱為由,在聯邦法院對歐佩克或其成員國提起訴訟,俄羅斯等歐佩克+成員國也可能被起訴。
但從歷史經驗來看,這一法案想要獲得通過并不容易。在過去20多年里,該法案多次被提出,但一直未能在國會正式通過,最終都是無功而返。隨著美國國內通脹飆升,這次NOPEC在國會通過的幾率有所增加,但依舊難度不小。
例如在2019年,沙特就曾威脅稱,如果華盛頓通過NOPEC,沙特將以非美元貨幣出售石油,這一舉動會削弱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降低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影響力。
油價或仍有上行空間
國際油價飆升之際,拜登曾多次施壓歐佩克+增產,但一直遭到拒絕。
面對西方的壓力,歐佩克+堅持認為,自己不應為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供應中斷負責,同時擔心疫情復燃帶來的需求疲軟,堅稱“供需基本面和前景均基本平衡”。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再度強調,其他產油國不可能取代俄羅斯超過700萬桶/日的出口量,“閑置產能根本不存在”。
歐佩克目前已經增產乏力。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歐佩克需要解決減產執行率過高的問題。
調查顯示,歐佩克的4月日產油只比3月增加4萬桶,減產執行率高達164%,高于3月的151%。自去年10月以來,除了今年2月份,歐佩克都未能達到承諾的增產配額。
在這場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市場動蕩中,歐佩克目前能做的其實相當有限。鑒于俄羅斯每天出口400萬-500萬桶原油以及200萬-300萬桶成品油,任何國家短期都無法替代俄羅斯在能源市場的作用。
2020年疫情暴發后,歐佩克+通過大規模減產拯救了全球石油行業,并在去年通過逐步增產幫助推動了復蘇。不過,隨著許多歐佩克成員國遭遇產量瓶頸,大部分成員國已經在以最大產能生產,影響力也在下降。分析師普遍對歐佩克能否實現逐步增產目標持懷疑態度。
對此Razaqzada分析稱,難點在于很多產油國缺少增產能力,原因有很多,比如投資不足、疫情。歐佩克成員國中,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增產難度最大,前者4月份因為油田和碼頭被封鎖,一度減產55萬桶/日。
Enverus Intelligence Research董事Bill Farren-Price也表示,2021年年中以來,歐佩克的穩步增產似乎已失去動力,隨著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加碼,供應風險也在上升,歐佩克穩定油價的能力正在消失。
造成當前油市動蕩的罪魁禍首顯然不是歐佩克,從能源、足球甚至到被制裁的貓,風云變幻的“地緣政治”席卷了一切,并引爆了傳統能源行業投資不足這顆雷。
王成強分析稱,今年一季度,國際油氣公司的資本支出距離歷史高位仍有近半的差距,行業長期以來資本支出不足的問題較為嚴重,這是看漲油氣行業價值的底層邏輯。地緣危機將國際油價推向更高水平,而行業資本支出仍顯著滯后于油價。
展望未來,Razaqzada預測,油市供應緊張的局面可能會再保持一段時間,在俄羅斯原油禁運和歐佩克增產乏力等因素推動下,油價或仍有望繼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