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油田“四化”建設步伐的推進,以及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等一批新技術、新裝備技術在油田生產中得到不斷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油氣開發生產效率,而且又能有效解決傳統油氣生產中存在的信息化、自動化手段與工業化融合程度不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與用工總量控制的矛盾突出等一些開采技術難題。為此,國內各油田開展了許多有益的實踐與探索,以及開展技術攻關與現場應用試驗,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與應用效果。
智能腐蝕遠程監測系統
該系統主要針對油田管道及設備腐蝕在線監測而研發。油田管道及設備腐蝕是一個無法避免的過程,長久以來,因腐蝕造成的安全環保風險始終影響著油田的開發生產。智能腐蝕監測系統以智能化在線監測技術為主體,在規定局域網內,便可實現遠距離數據讀取,打破常規人工取放分析的局限,對監測點進行連續、實時腐蝕速率監測,監測頻次最短僅為2分鐘/次,最長無上限,其靈敏度可達0~250微米,數據采集只需1分鐘,滿足了不同情況下對監測的需求。通過數據跟蹤,實現風險早提醒,可謂是“人在屋內坐,看到千里外;鍵盤輕輕敲,數據遠方來。”
該系統在滿足獲取腐蝕速率的同時,系統還可對其腐蝕程度及安全風險進行評估,一次安裝后,便可長期通過數據傳輸獲取信息。經測評,5年內配套硬件不需進行帶壓更換,即降低了安全風險和污染隱患,又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如在油田范圍內全面應用,可節省可觀的直接經濟效益。該系統于2019年在某油田二號聯合站污水系統的成功應用,連續運行三個月不間斷獲取數據1200余組,準確率達99.3%,憑借其遠程數據處理、腐蝕風險預測的獨特優勢,開啟了油田腐蝕監測的新時代,下步將在油氣系統開展推廣應用,逐步實現全油田智能化監測。
數字化油井檢測技術
該技術將連續油管制氮車壓力管線與試油隊的數采設備直接連接,通過數采曲線觀察到泵壓數值,可隨時精準實現對地層動態的管控。該技術只需通過數采曲線變化即可在第一時間觀察井底流體是否“啟動”,改變了過去通過泵車上觀察泵壓、結合油壓、出液情況及溫度變化等多項指標才可以判斷出井下流體的“啟動”情況,規避井控風險的同時,大大方便了試油現場檢測,提高了作業時效,提高了油氣井產能。
2020年年初,該技術在順北1-23H井首次實現了在完井試油現場將連續油管制氮車壓力與試油隊的數采直接連接,直接在數采曲線上觀察到制氮車的泵壓曲線,直觀反映出井下流體的啟動情況。該井屬超深、高壓、高溫“三高”井,設計斜深8314.72米,垂深8090米,是一口重點開發井。它的成功應用,不僅為儲層的開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也為完井測試提速提效提供了技術支持。
燃料氣系統自動化控制技術
該技術主要采用站場SCADA系統,并將火炬燃料氣吹掃截止閥更換為精度更高的電動調節閥,將該電動調節閥門信號接入SCADA系統,從而實現人機界面遠程手動或自動調節火炬吹掃氣瞬時流量,進一步精細管控站場燃料氣使用,實現遠程控制,在站控室里通過人機界面便可精準調節火炬燃料氣吹掃氣量。它與手動手動操作閥門來調整燃料氣吹掃量相比,更加安全,調節更加精準,更加省時省力,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該技術于2019年年底在普光氣田成功投入現場應用,實現了燃料氣系統自動化控制的實現,不僅提高了職工的工作效率、和站場火炬系統及燃料氣系統的安全性,還可在汽提塔工作時利用汽提氣代替火炬吹掃氣,從而進一步保持火炬系統工作持續的穩定工作。每天能節約近400方清潔燃料氣,每年節約成本近30萬。
鉆柱扭轉控制系統
該技術是針對油田鉆機在滑動鉆進過程中,由于鉆柱和井壁靜摩擦導致摩阻升高,鉆進效率降低的現象。隨著井斜和位移的增加,托壓現象愈加明顯,給鉆井作業帶來安全風險的問題而提出來的。該技術主要是研發一套地面電氣控制系統及操作軟件,可精確控制頂驅或轉盤電機實現鉆柱雙向扭轉,讓上部大部分鉆柱扭轉起來,最大程度抵消摩阻,達到降阻提速、提高軌跡控制效率的目標。該技術通過不斷完善,進一步優化系統安裝、通訊切換及操作界面,推出便攜式扭轉控制系統,并成功地在樊159-斜11井上試驗成功,降低摩阻達75%,有效減輕了定向托壓現象,顯著提升鉆進時效。
該井設計井深3628米,屬于難動用項目井。鉆進施工中,面對摩阻400千牛、復合鉆進扭矩20000牛米,鉆井液密度1.45克/立方厘米,以及地層油氣侵等多種不利因素,使用扭轉系統后降低摩阻達75%,保證了滑動鉆進的定向效果,減少了滑動鉆進進尺,提高鉆進時效,節約建井周期約2天,同時節省了鉆井液潤滑劑用量。它的應用成功,標志著基于電動轉盤的鉆柱扭轉控制系統基本成熟定型,為下一步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設備管理信息平臺技術
該設備管理信息平臺建有8大模塊,具有移動端、考核分析、統計分析、特種設備檢驗預警、異常預警、閑置資產識別等多項功能。借助于該平臺,設備管理人員通過創建的設備檔案庫、設備動態運行庫、設備選型標準等設備運維大數據,可以實現基礎數據報表自動生成,日常維護預警提示等,提升設備管理效率和運行的安全性。該技術通過對所有設備進行“身份認證”,建立統一信息模板的數據庫。對每臺設備的原始臺賬和設備所屬單位、設備類別、運行狀態、使用狀態、運行參數、以往維修情況等七個方面20多項數據進行錄入,并結合運行實際對相關數據進行及時更新,為設備的實時監控和預知維修提供參考和依據。
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利用該技術可以優化設備運行,保障安全生產,實現抽油機遠程自動停機。2020年一季度,該廠先后有4口油井因壓力變化實施遠程自動停機,有效規避了安全風險。該廠通過開展設備綜合利用率篩查分析,清理出閑置物資400余項,閑置設備170余臺,將全部閑置資產納入管理平臺,根據價值大小分類處置。一是設立資產超市,與油田其它單位調劑共享,如金額較大的抽油機、高架罐、管線等,除新井產能建設充分利舊以外,還在全油田范圍內進行資產調劑,充分發揮設備最大效能,提升使用效率。二是與生產廠家聯系溝通,進行“等值置換”,將不常用的閥門、鋼圈等置換成常用閥門、鋼圈,有效盤活資產。2020年一季度,該廠盤活閑置設備資產200多萬元。
激光熔覆油管抗磨技術
該技術是針對在油井生產中,抽油桿及其接箍與油管內壁發生刮擦,造成油管磨損,導致油井無法正常生產。勝利油田樁西采油廠對于泵深大于2000米、井斜大的深抽井,在防偏磨治理方面,一直存在下井管柱工具耐溫難題,特別是內襯油管,為了延期生產周期,只能應用耐超高溫的內襯油管,且必須與耐磨接箍配套使用,治理成本費用較高。
該技術采用激光熔覆油管,這種油管承壓、耐磨,還兼具高防腐蝕性、防結蠟性、防結垢性、抗井下高溫、耐用性好、適應能力強等特點。該技術于2019年8月在樁129-斜2井投入現場應用。該井泵深達2400米,在沒有采取其它防偏磨措施情況下,目前已服役209天,取得顯著防偏磨效果。這標志著勝利油田樁西在桿管偏磨類躺井治理上不僅應用激光熔覆油管工藝試驗獲得成功,并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