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視點

總理的期許

時間:2016-03-25 10:23 來源: 作者:余生
       “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打造中國制造金字品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
制造業乃立國之本。在當前產能過剩、經濟低迷、效益下滑的背景下,總理給中國制造業順利完成轉型升級開出一劑良方。其實,國內諸多機械設備制造、技術裝備企業早已走出國門。在非洲、拉美、東南亞等地區,均可見中國制造的身影。數據表明,中國裝備制造業(包括石油石化、礦業、電力航空等及配套產業)前年出口2.1萬億元,占整個出口收入的17%,成績斐然。
      走出去,海闊天空。隨著中國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工業裝備制造邁向智能化,傳統產能逐漸被淘汰。面對國內飽和的市場和日益激烈的競爭,一些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企業,開始積極到海外施展拳腳。而非洲、拉美正在進行基礎工業建設的國家,選擇我們質優價廉的裝備,也是市場作用的結果。
兩會聲音傳遞迅息,裝備制造走出去或將上升至戰略高度。國家將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和多元化服務,支持產品出口及企業“出海”??梢灶A見的2016年及未來幾年,中國裝備制造業出口及海外投資,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標高。
      此時,總理提出打造中國制造金字品牌,可謂高瞻遠矚,一語中的。然而,現實并不樂觀,工信部部長苗圩稱:全球制造業四級梯隊中,中國處在第三梯隊,這種格局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至少再努力30年。我國裝備制造發展長期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時下人工成本高、產品質量低、融資成本高、技術標準普遍較低等弊端凸顯,又如雪上加霜。盡管我們是“世界工廠”,卻很少有在國際上響當當的品牌。而歐美著名制造業企業如GE、西門子等,則在全球廣為人知、家喻戶曉。
      諱疾不必忌醫,家丑不怕外揚,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客觀應對。一些較早試水的企業已經做出種種努力:摒除短期逐利、急于求成的經營思路,努力打造國產品牌百年老字號;以國際化視野統籌全球資源,迅速整合領先的技術資源,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
     僅僅走出去,賣掉產品遠遠不夠。要想在野蠻生長、品牌林立的國際市場立足,必須打造“中國制造”的金字品牌。智能化無疑是未來發展的必然。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或更有助于給“中國制造”這塊品牌鍍銀添金。
    但仍然不夠。“我們要持之以恒,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已是全球共同的呼聲,要成為擁有真正金字品牌的國際裝備制造企業,還應當融入綠色意識。在此,斗膽把總理的話稍作改動:我們要持之以恒,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地球。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欧美激情一区二区,欧美欧美天天天天操,99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