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管線用于控制井下設備,一旦破損或者堵塞,修井工作耗時而且花費不菲。沒有控制功能對于生產優化十分麻煩。但是當井下工具含有地面控制的井下安全閥時,修井作業將非常復雜。所以,人們尋求一種技術來修理破損的控制管線,而無需花費有時會超過1000萬美元進行修井作業。
威德福的井下安全閥“再植”技術可以非常簡單地替代破損的控制管線和井下安全閥而不需要修井作業。新的“再植”閥體由鋼絲下入,并坐在安全閥坐落接頭或者現有的的井下安全閥內,并由其內部的通心桿結構(POD)引導液壓實現自身控制。一旦閥體到位,在油管內下入控制管線懸掛器(見圖1),底端通過水下濕接頭(見圖2)和通心桿相連,頂端為一個介于油管掛/采油樹之間的壓力密封回路。此時就能恢復因損壞而關閉的井下安全系統,并且在日后修井中可以隨時回收。相對常規井下控制的安全閥,這種閥體可以保持高達95%的過流能力。
這套“再植”系統包含一系列附屬組件,每一個部件都設計獨特、安全可靠??刂乒芫€懸掛器——懸掛控制管線管串的重量,提供控制流體的流動通道,從油管掛/采油樹進入控制管線工具串(見圖3),并最終進入安全閥。
控制管線——通過油管內部下入到“再植”安全閥的通心桿結構上,控制管線提供液壓流體通道,通過通心桿結構和驅動桿/活塞機械裝置控制“再植”安全閥。
導向插入器——匹配威德福獨有的水下濕接頭的母端接頭,插入器的作用是將控制管線與通心桿結構連接到一起。濕接頭可實現控制管線在必要條件下輕松拆除而不漏失任何流體。當控制管加壓時,濕接頭鎖定而無法拆除。通心桿結構(POD) ——匹配濕接頭的公端接頭,通心桿將液壓油的流向從居中的控制管線導向到外圍的安全閥(見圖4)。
“再植”安全閥——安裝在先前下入的鋼絲安全閥的坐落短節內或油管安全閥的坐落槽面內,“再植”安全閥是一個桿式活塞作用的閥瓣型安全閥,其可保持常規鋼絲可回收式安全閥95%的流通面積。
近期,安全閥“再植”技術(WDCL) 在北海油田成功應用,它重新恢復了井下失效安全體系的地面控制,并使產量增加了3.5 MMcf/d,在節省了昂貴的修井費用的同時,最大限度了增加了生產收益。該井原井下安全閥的控制管線堵塞,被迫安裝阻流閥(storm choke)并由此產生了很高的回壓,導致產量下降。威德福安裝的3.81-in“再植”安全閥系統包含一個新的安全閥、導向插入器(連接控制管線到地面)、控制管線懸掛器(用于井口穿越)。WDCL 安全閥安裝深度是 1,855 ft (566 m),安裝后井口流壓很低并且降低了回壓。整個安裝作業用鋼絲完成無需起出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