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石油故事

翟光明院士:為國探油七十年(下)

時間:2020-06-16 16:08 來源: 作者:康勝利

今年,是大慶油田60年華誕。對新中國60年來的每次石油大會戰,翟光明無不歷歷在目,如數家珍。松遼石油會戰是中國石油工業歷史上最重要、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松基三井原油在1959年9月26日噴射而出,標志著大慶油田的發現。然而,松基3井背后的故事,卻鮮有人知。翟光明那時是勘探司地質室主任,全程參與了松遼盆地勘探部署和松基3井的確定。翟光明還記得,1959年春節前,在松遼的石油鉆井隊的領導送來了資料,請示對松基三井井位進行確定。1959年大年三十,康世恩副部長開始召集開會。與會者的整個春節,是在會議室里度過的。會議需要的地質圖,翟光明自己繪制不完,還找同事來加班。松遼石油勘探局局長李荊和、總地質師張文昭,勘探司地質室負責人翟光明,石油研究院總工程師翁文波、總地質師余伯良等都來了,連臨時來匯報工作的玉門油礦地質師杜博民也被叫來參會。

康世恩不停地吸著煙提問,還叫到了翟光明。翟光明年輕,盡管有點緊張,還是大膽地談出了自己的見解。翟光明說完,見康世恩點了點頭。 “根據各種分析和大家的意見,松基三井的井位可以定了。”會議結束那天,康世恩了拍板。 大慶油田會戰后,他獲得了“大慶油田發現有突出貢獻的工作者”獎勵。

接著是華北石油會戰。大慶油田拿下后,勘探隊伍下一步進軍何方?為此,康世恩主持部黨組開會,初步確定了勘探隊伍進關的3個地方。一是山東東營地區 ;二是天津的北大港地區;三是下遼河盆地。經中央批準,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渤海灣地區,開展華北石油會戰。華北盆地是燕山以南、河南太康以北、太行山以東、渤海以西的大片地區。歷史把契機給了華北盆地,三地都在里邊。從地質部打的“華一井”到石油部的“華八井”,歷經5年,坎坷曲折。

1961年地質部在北大港以南打 “華五井”時,天然氣噴了。他們通知了石油部,翟光明立刻奔赴現場。到那里一看風平浪靜,沒有啊。他們說確實噴了。翟光明取巖屑發現,也沒見到油氣顯示。此后不久,石油部打出了“華八井”,可抽取原油,接著又打的“營二井”,噴得厲害,每天自噴油可達600立方。翟光明興奮得立即乘火車往那里趕。在張店下了火車,天空下著大雨,公路成了泥塘,來接的同志勸他明天再走,他堅持無論如何也要連夜趕去。在這口井,翟光明看到了飽含石油的砂巖層。不久部里開電話會議,康世恩主持,余秋里參加,由在井場的翟光明現場報告情況。余秋里部長親自看了巖芯,更加信心滿滿。會后,石油部決定勘探隊伍主攻山東。石油部組建了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康世恩親自任指揮,并親自點將翟光明為總地質師。由于“營二井”1962年9月23日自噴達到全國日產最高的油井,為紀念這一日子,華北石油會戰山東探區始稱“九二三廠”。翌年,在勝利村附近發現了勝坨油田,借此將山東境內油田改稱“勝利油田”。

作為總地質師,翟光明經常要向余部長直接做匯報。翟光明組織了多位專家,各負其責,對地質勘探精雕細刻,成績斐然。翟光明建議對勝坨油田一口井提前打開試油,相信日產應在千噸以上。部黨組同意了這一建議。結果是日產1100噸,連續噴了一個月,直到被關住。按照慣例,砂巖層日產幾百噸都罕見。這下,可把余部長高興壞了。他在電話里對翟光明說:“你們干得好。我要請客!”不久翟光明回京,余部長真的在秦老胡同家里,請吃涮羊肉。

渤海灣勝利、大港油田的發現之前,1964年,翟光明曾經在東營凹陷、黃驊凹陷部署實施了幾條剖面工作,這非常重要,為搞清這兩個探區凹陷結構、層序和成藏模式奠定了基礎。在港5井發現、勝利油田展開會戰后,翟光明又投入到遼河石油會戰。大慶石油會戰后,遼河地區就被石油部納入視線。這里也是地質部隊伍先上的,直到打到遼八井,也未見油氣顯示。石油部接手后也按地質部的做法在東部打井,結果也不理想。當時大慶油田仍剩余著大批鉆井隊,部里提出要開辟遼河。翟光明給大慶打電話,請他們立即開始收集資料,組織鉆探人馬,準備下遼河。

遼河的地質情況出奇復雜,地質專家比喻它是“摔碎的破盤子,又被人踢了一腳”。大慶的地質隊、鉆井隊、試油隊在工會主席佟曉光帶領下到來后,與翟光明會合。翟光明認為:地質部此前打井雖未出油氣顯示,但資料具有價值,含有生油層信息。他認為應轉移到盆地北部高處打井,于是就開打興1井。1969年9月的一天,轟隆一聲,井打噴了。這口井,就成了遼河油田的發現井。康世恩把翟光明和開發司副司長閔豫叫到自己家中,問除興隆臺外,周圍儲量還有沒有?翟光明說從地質上推斷,遼河能有10億噸。后來,這里搞到了10多億噸。再后來,遼河成了我國第三大油田。

20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石油探明儲量和產量出現了增速放緩、接替資源潛力不足的趨勢,亟待開拓新的勘探方向和新的領域。1986年4月,石油部召開全國勘探會議。會議討論時翟光明提出了開展“科學探索井”的建議。他說:由于我國地質情況復雜,應該找新的有利地區進行勘探。如果在久攻不破的地區、或條件很好但資料不全的地區打一口井做工作,補充認識,就會有突破。這樣的探區,有19個,就有了19口井。當時參會的同志紛紛贊許,在座的王濤部長和一位周姓副部長商量了一下,便對翟光明言道:“這項建議很好。由于探區勘探的研究力量薄弱,你的研究院從各地調了不少人才,倒不如由你們院來擔當這個任務”。對翟光明來做,他們放心。如此一來,原本的建議,落實到了自己的頭上。

回到院里,翟光明召集會議進行傳達,并組建了由他任組長、胡見義、于炳忠任副組長的科學探索井領導小組。“科學探索井”是一項全新的嘗試,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困難情況下,他們開始在全國摸底,包括鄂爾多斯、吐魯番、渤海灣、冀東、勝利、酒泉、山西、云貴川、冀中、塔里木等地,先排出18口井,再從中排選更有利、有希望的10口。結果先后在多個盆地取得重大突破,不僅找到了大批油氣接替資源,還發現了新的油氣田。

翟光明組織打的第一口科學探索井是吐魯番盆地西部的“臺參1井”。當時部里有權威專家持不同意他的決策,但翟光明堅持不打“退堂鼓”。根據自己的研究和實踐,他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在當地勘察途中,他曾看到維族老鄉雇傭兩個小伙子人工打井,不深就可以用水桶撈油,靠賣油發家致富了呢。

這口井的目的層是二疊系,設計井深4800米。鉆到距目的層300米時卡了鉆,就此打住。在前期的測井過程中,沒有得到顯示層的液體。中途測試結果竟為干層。翟光明認為這與曾見到的油氣顯示相矛盾。為揭開地層真相,他提出了“精雕細刻、點滴不漏”的原則,要求立即重新測試和解釋。地下的情況看不見摸不著,這個“金娃娃”藏得也真隱蔽。但是,最后還是讓翟光明和科技人員給抱出來了。1989年凌晨,鉆井歷時達一年半的“臺參1井”,石油終于噴出了大地。由此。宣告了臺北油田、也就是當今吐哈油田的發現。

接著,翟光明把第二口“科學探索井”井位鎖定在鄂爾多斯盆地。盆地南部是一望無際、世界上最大的的黃土塬,北部則是四顧茫茫的大沙漠,地震勘探難度極大。多年前石油隊伍在這里曾根據翟光明“5條大剖面”的提議,打出了侏羅紀的第一口油井,就是今日長慶的馬嶺油田。這個油田的發現,開啟了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大開發的序幕。 這次,翟光明與長慶油田共商,確定了科學探索井“陜參1井”在陜北的井位。

1988年初, “陜參1井”開鉆的隆隆聲響起。10個月后,“陜參1井”鉆進到下古生界奧陶系頂部時,發現了氣層特征,但測試沒有油氣顯示。12月3日晚上,一股強大的天然氣氣流掙脫了大地的束縛,噴涌而出,霎時映紅了天空。咆哮出世的氣龍,證實了向來不被人們看好的奧陶系,不僅有天然氣層,而且還是高產氣層。不久石油部在陜北開展了天然氣大會戰,又很快把氣龍先后牽到了首都北京等地。“陜參1井”大獲成功后,翟光明和許多人都覺得十分慶幸。如果不堅持中途測試,這口井的重要成果就可能被錯過,陜北大氣田或許會與我們擦肩而過。

在科學探索井工程中,翟光明先后組織、參與論證實施的還有高參1井、楚參1井、五參1井、英科1井、高科1井、冷科1井、郝科1井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多年來,翟光明發表《中國的前陸盆地與油氣聚集》等大量文章和著作,綜合研究分析,提出了15個前陸盆地和10個古隆起,在勘探實踐中逐步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發現。1978年,翟光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此后的多年里又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獎章”等諸多榮譽。他曾先后組織實施了兩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還作為首席科學家參與國土資源部實施的全國第三輪油氣資源評價。

1995 年,翟光明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離開一線崗位,他一如既往,心系石油,對此翟老的多年的一位同事說:“近70年,除了吃飯和睡覺,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油氣勘探。”直到現在,年事已高的翟光明仍堅持每周都要到辦公室工作。他遠離煙酒,桌上就是一杯白開水。一日三餐,從不吃什么補藥。問翟老如何保養,他笑了笑說:“什么也沒有,只是飯后走走路。幾十年經常在野外勘探,風里雨里,吃飯生冷不忌。看來年輕時受些苦,一點壞處都沒有。前幾天朋友給了這瓶補藥,我想還是吃了吧,免得浪費。”說著,翟老拿出一個小瓶,寫著瓶復合維生素。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欧美激情一区二区,欧美欧美天天天天操,99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