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電子智能完井閥(e-ICV)兼具電動ICV的簡易性與快速響應能力,同時具備液壓驅動閥門的耐用性。通過解決傳統系統在速度、復雜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戰,AMP e-ICV提供了一種統一的解決方案——不僅效率更高,而且本質上具有更強的適應性。

圖1 威德福AMP全電動層間控制閥能夠精準且選擇性地控制井筒內隔離層段的產出與注入。
在當今的能源格局中,運營商必須在生產效率、成本控制和環境管理之間尋求平衡,因此采用尖端完井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智能完井系統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具有變革性的油井優化潛力,能夠對油藏貢獻和井下環境進行動態控制。然而,傳統的液壓和電液系統在速度、可靠性和操作簡易性等關鍵領域往往難以滿足需求。
威德福AMP全電動層間控制閥(e-ICV)是一款下一代解決方案,其設計初衷是通過一種從根本上創新的智能完井方案來填補這些技術空白。威德福AMP全電動層間控制閥(e-ICV)將精準性、響應速度和系統適應性集于一身,同時大幅縮小地面設備占地面積,正重新定義運營商對完井設備的期待。其基于簡化電動驅動和強固冗余設計的架構,不僅能提升開采性能,更能加速決策進程、增強系統可靠性并簡化作業流程。見圖1。
智能完井閥的演進:從液壓系統的復雜性到電動系統的簡易性
從歷史角度看,智能完井閥(ICV)在多段井的分層流入與注入管理中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傳統液壓 ICV 盡管有效,但由于依賴大量液壓管線、地面臍帶纜、泵組及大型控制面板,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顯著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具體表現為安裝時間延長、響應速度遲緩(從30分鐘到超過12小時不等),以及更高的故障風險和維護密集型作業需求。
混合電液解決方案雖試圖提升響應速度和控制精度,但仍保留了液壓基礎設施和流體管理的諸多負擔。相比之下,AMP e-ICV提供了全電動替代方案,實現真正的數字化控制,并消除了許多傳統技術的痛點。
速度與精準度:革新井下決策模式
AMP e-ICV最顯著的優勢之一在于其卓越的響應能力。該閥門基于雙電機滾珠絲杠執行器系統設計,僅需數分鐘即可完成節流閥位調節——這比其液壓前身快了數個數量級。
這種快速調節能力可實現實時生產優化,使operators能夠針對油藏動態變化、壓力波動或戰略性生產調整立即做出響應。見圖2。

圖2 閥門位置測量的簡化設計可在地面提供位置反饋??赏ㄟ^自動、手動或地面遠程方式驅動閥門,針對變化的井況實現快速靈活的響應。
在實際應用中,這種靈活性轉化為更高的生產性能。無論是優化生產方案還是在非均質性油藏中平衡流入量,e-ICV的精細控制都支持基于數據的精準決策,以及對油藏壓降、層段隔離和水突破緩解的近實時優化。通過集成石英和光纖兩種配置的實時壓力和溫度儀表,操作人員能夠持續掌握井下狀況,實現油井的預測性和主動性管理。
在當今干預成本高昂且非生產時間(NPT)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環境中,這種控制能力尤為重要。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從地面按需調節閥門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了油井優化的經濟模式。
通過工程冗余設計重新定義可靠性
盡管近年來行業持續向電動系統轉型,但對可靠性和系統穩健性的擔憂有時阻礙了其廣泛應用。AMP電子智能完井閥(e-ICV)符合API 19ICV標準,通過刻意聚焦機械和電氣冗余設計,直面解決了這些問題。見圖3。

圖3 AMP電子智能完井閥(e-ICV)采用極簡井下電子元件與碳化鎢噴嘴設計,具備抗碎屑能力。其雙電機滾珠絲杠執行器可產生高調節力,以克服結垢和碎屑堆積問題。
每個閥門均集成雙電機雙滾珠絲杠機構,確保任意單個電機的運行負荷不超過其設計能力的50%。這種架構不僅延長了部件的使用壽命,還提供了內置冗余功能,可在單個電機性能下降或失效時發揮作用。
AMP e-ICV的重要特性在于每個閥門均具備電氣隔離設計,每個層段配有獨立導線,并無縫集成至單根¼英寸管道封裝導線(TEC)中。單個閥門的故障不會影響其他閥門的運行。此外,該系統的機械超控功能確保即便在完全斷電的情況下,仍可使用常規工具進行手動調節。
與電液系統不同,AMP e-ICV的井下電子元件極少,這大幅減少了與電應力、熱量和振動相關的故障模式。其全封閉式設計還省去了流體清潔度管理需求——這正是液壓系統中常見的可靠性問題來源。
這種對可靠性的專注與推動資產完整性和正常運行時間最大化的更廣泛行業趨勢相契合。干預需求的減少和運營信心的增強意味著更低的總擁有成本和更好的整體油井經濟性。
更小地面占地,更大作業影響
AMP e-ICV最常被忽視卻極具價值的優勢之一,在于其極小的地面占地面積。通過省去液壓管線、流體儲罐、歧管和大型控制面板,該系統大幅減少了地面設施空間需求。這在海上平臺等空間受限且設施復雜的場景中具有顯著優勢。
簡化的地面架構還意味著更快的部署速度、更低的物流成本和安裝風險。由于無需專業液壓系統集成或高維護需求的流體系統,整個系統的生命周期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賦能數字油田
圖4 緊湊型地面控制面板可大幅縮減平臺空間需求,同時控制多口井的多個AMP e-ICV。該控制面板完全兼容SCADA系統,支持從幾乎任何地點遠程監控和控制油井。
賦能數字油田:AMP e-ICV如何重塑智能開采范式
AMP e-ICV最具說服力的價值在于其與數字油田宏觀愿景的深度契合(見圖4)。通過直接從井筒提供高分辨率實時數據并支持瞬時流量控制調節,該系統在集成數字網絡中兼具傳感器與執行器雙重角色。操作人員可借助高級分析、機器學習模型或AI驅動控制系統遠程優化生產表現,實現以下前瞻性生產策略:
識別與控制水突破:通過實時含水率監測與閥門聯動,某中東油田將水突破導致的產量損失減少42%;逐段優化壓降:動態調節各層段壓差,避免出砂或氣錐現象,某北美頁巖氣井因此將防砂作業頻次從每年5次降至1次;平衡生產速率:維持地層壓力穩定,某巴西深海油田應用后采收率提升5.8個百分點。
這些能力標志著油井管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測的根本性轉變,為全油田優化策略樹立了新基準。其價值不僅在于數據本身,更在于 AMP e-ICV使操作人員能夠無縫地基于數據采取行動。
智能完井的新標準
AMP e-ICV不僅僅是一種新工具,更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它重新定義了智能完井的能力邊界。這代表著操作人員在完井設計、油藏管理和生產優化方面的范式轉變。通過解決傳統系統在速度、復雜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戰,AMP e-ICV 提供了一個統一的解決方案,不僅效率更高,而且本質上更具彈性。
當操作人員面臨提高采收率、降低碳強度和總體開發成本的日益增長壓力時,AMP e-ICV等解決方案為實現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它能夠提供可操作的井下洞察,支持實時決策并在油井生命周期內近乎實時地推動井下調整,使其成為智能自適應油田開發時代的基石技術。
憑借快速驅動、卓越可靠性、簡化地面復雜性和數字集成的獨特組合,AMP e-ICV為智能完井樹立了新標準——與行業最緊迫的性能、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AMP e-ICV不僅是一項創新,更是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