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裝備

海上老油田增產新技術 (上)

時間:2016-02-02 11:00 來源: 作者:方華燦 / 中國石油
        目前,全球石油產量的 70% 來源于老油田挖潛。據國外專家預測,若全球老油田采收率提高 1%,則可增產 50億噸石油,相當于世界兩年的石油消費量。國內采油專家指出,中國老油田若能提高采收率 1%,就相當于再造一個大慶油田(產量 4,000 萬噸左右)。全球海洋油氣儲量約占全世界陸、海油氣總儲量的 34%,是世界石油產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數據表明,中國海上油氣資源約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全國油氣總產量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在海洋油氣領域的勘探開發已超過30 年,海上的油氣產量主要依靠老油田。如今海上老油田與陸上一樣,面臨著老油田挖潛增產的挑戰。

注水井調剖增產技術

        中 國 老 油 田 平 均 含 水 率 高 達90%,平均采收率只有 35%,增產潛力很大。多年來,陸上老油田在挖潛增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積累了豐富經驗,但對海上油田來說,其環境與陸上油田不同, 一些在陸上行之有效的增產措施,往往還不能直接照搬到海上油田應用,應采用新工藝技術。海上油田為了強化油井產能,普遍應用注水工藝開發。以渤海為例,其稠油油田的水驅采收率很低只有18.25%,有些油田的油井見水和產液中含水率上升快的問題突出,使老油田縮短經濟開采期,甚至損失部分可采儲量, 急需新的堵水、 調剖工藝技術。堵水工藝海上與陸上基本類同,調剖技術則有所差別,海上油田采用化學方法的深部調剖技術。在注水井中,注入化學劑,來降低高吸水層的吸水量,并相應地提高注水壓力,提高中、低滲透層的吸水量,從而達到調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改善水驅效果,實現增產的目的。對于深部調剖用的化學劑,在渤海針對低滲透油藏,一般是采用凍膠類的復合離子聚合物和交聯劑及助劑組成的延遲交聯調剖體系。

注聚合物增產技術

        聚合物驅提高采收率是國內外陸海油田常用的一種增產措施。近些年,海上油田注聚合物技術的應用已有了新突破。以渤海為例,稠油油田采用注聚合物驅之后,原油采收率普遍提高了10%~15%。渤海采用注聚合物驅的成功經驗在于針對海上油田的特點,研發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聚合物。針對海上只能用海水配制的特點,要求聚合物溶液具有高耐鹽性;針對海上平臺空間受限制的特點,要求聚合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針對一些油田地下原油黏度高的特點,要求聚合物具有增黏能力:針對海上油田井距大的特點,要求聚合物溶液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抗剪切能力。從這些性能要求出發,渤海油田研發出新型疏水締合水溶性聚合物NAPS,并自 2004 年開始在渤海綏中油田應用,取得了提高采收率 6.35%的佳績。近年,在綏中 36-1 油田二期調整項目的設計中,針對油田全面實施注聚合物驅之后出現的新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優化措施。優選不易產生含聚沉淀的化學藥劑;采用了二級氣浮串聯工藝的生產水處理流程;優化設計原油處理流程;對原油處理主要工藝設備如換熱器、生產分離器、二級分離器與電脫水器等進行了優化設計。2015 年該項目投產后,生產水系統運行穩定,對水中懸浮物和水中含油的去除率較高,出泥量較??;原油工藝設備在含聚工況下運行穩定,維修周期延長,自原來的3 個月提高到 6~8 個月;原油處理結果合格。

不動管柱酸化解堵技術

        酸化是解除采油過程中造成的地層傷害、改善儲集層滲透性能、提高單井產量的重要技術手段。若按照陸上油田的酸化工藝程序進行,在海上則需要動用支持船,還要采用電潛泵等設備反排殘酸,并需要起下管柱 4 次。這樣一來,不僅所需費用高,而且在海上的作業時間很長,不能滿足海上油田高速開采和經濟效益的要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渤海部分油田采用了不動管柱酸化技術,這種新技術,在保證酸化規模及酸化效果的前提下,實現了“三不”,即:不動生產管柱、不動用鉆井船或平臺、不長期占用“三用”工作船。此外選用了提高巖心滲透率及對防沙礫石層溶蝕率低和對電泵及其接口與電纜不產生腐蝕的酸化用液;研發出了不會造成殘酸腐蝕的殘酸處理技術以及避免殘酸滯留儲集層的化學微粒暫堵分流深部酸化技術。

低孔滲油氣田的壓裂技術

        海上有一些低滲透率的油氣田,以東海為例,油田水深約 100 米、井深常達 4,000 多米,油藏滲透率低。黃巖井平均孔隙度只有 6 至 11,滲透率只有 0.1~2.6,這些低孔滲油氣田極需采用增產措施,提高采收率。對于低孔滲油氣田,在陸上雖己有成功的壓裂技術,但在海上因受平臺面積、空間、海上作業周期、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制約,還不能直接將陸上的壓裂技術照搬過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海油攻克了壓裂液配注難關,解決了海水配制壓裂液以及高溫淡水壓裂液的配制問題;研制出了壓裂分割套,實施不動生產管柱壓裂工藝,節約了作業工期;優化了井口水上設備,省去了更換井口采油樹集成壓力作業。據此,中海油工程技術部編制出了企業內部標準,為海上大規模實施壓裂作業提供了規范。目前,中海油正探索新壓裂裝備。尤其是正在探索集所有壓裂裝備于一艘壓裂作業船上,實現整船施工作業的海上壓裂作業新裝備,將為海上油田實施壓裂增產,帶來新亮點。

增產減排的二氧化碳驅油技術

        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是一項新興的采油技術,也是一項成熟的驅油技術,被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普遍采用。二氧化碳驅油是利用二氧化碳在油和水中具有高溶解度這一優勢。當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時,可以使原油體積膨脹、黏度下降,降低油水界面的張力,從而提高原油的流動性,可在水驅的采收率的基礎上,再提高 10% 至 20%。二氧化碳驅油用的二氧化碳來自于捕獲后封存的“廢氣”。海上油田可通過管道或船舶等運送,再將運送來的二氧化碳自井口注入到油層深部。對于海上油田來說,采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不僅提高了采收率,而且降低了采油成本,取得了高經濟效益;利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大量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節水、節能,保護環境、綠色生產,安全高效,社會效益也非常顯著。目前,國內陸上油田已在大慶、新彊、吉林、大港、遼河、中原、勝利等油田研究、試驗、應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其中,勝利油田每年捕捉 3 萬多噸二氧化碳,提純后注入油井,提高了采收率 20.5%,取得了減排、增產的雙重功效。2010 年,中海油與中科院長春化學研究所合作, 啟動二氧化碳塑料項目,正在建設大型綜合利用裝置。該裝置建成后,可利用氣田中從酸性天然氣中分離出來的二氧化碳, 捕獲封存進行驅油,減少二氧化碳的集中排放,替代有污染的不可降解塑料,延伸為更合理、高效的產物鏈,使副產的廢氣得以利用,從而取得經濟與社會雙重效益。相信不久的將來,國內海上油田也會應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
戰略合作
戰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網 世偉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倫貝謝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欧美激情一区二区,欧美欧美天天天天操,99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