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感知,智能管理
時間:2015-06-08 14:51
來源:
作者:康宏亮
物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具有互聯網的一切特性,在物聯網的傳感感知方面,采集的數據要通過傳統的互聯網傳輸?;ヂ摼W是計算機之間的聯網,物聯網是將終端發展到一般的物或人,所以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比互聯網更具有廣泛性,是各種感知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時,物聯網強調的是在感知的同時,要有智能處理的能力,也就是說,全面感知,智能管理。
從物聯網技術在油氣生產等傳統工業領域的應用于發展來看,其體現了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是傳統的系統或者工業自動化系統發展的產物,物聯網是在傳統SCADA(
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基礎上,智能化方向發展的產物。強調更加有效信息,是個更加開放的系統,比傳統指控系統更加開放,接口更多,涉及到大量的后端處理,利用互聯網資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信息共享。
最近幾年,國家發改委專門為推動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相繼開展專項物聯網項目,包括食品安全、倉儲、交通、以及石油石化等行業。智能油田就是在物聯網基礎上發展的產物。物聯網和石油產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從油藏探求到油氣田開發,從工程建設到油氣運輸,從油品加工再到最后銷售,各個環節均可通過物聯網技術來實現。
近幾年,中石油高度重視物聯網的發展,并開設了專門的物聯網項目。從2010年開始對物聯網進行調研,并在十二五規劃里,將物聯網在油氣生產方面的應用作為集團公司的三大標志性指標之一。主要針對各種生產單元,也包括管道運輸,聯合處理廠、處理站等,實現所有生產設備信息的數據采集、全面感知和智能控制,支持整個油氣生產管理。油氣生產物聯網管理分為三個方面,即數據采集、監控和傳輸。中石油西北勘探院副總工程師龔仁斌表示:“目前,我們已取得三個方面的成果,一個是形成了一套物聯網標準規范,已作為企業標準正式發布;同時我們搭建了物聯網運行平臺;第三我們完成了一期建設,并取得了成效。”
在標準方面,中石油全面制定了油氣生產物聯網建設規范,包括數據的采集,數據的傳輸,生產管理,數據管理,信息安全以及全面施工建設等方面建立了統一要求。在設備采集這方面,前端廠商多達四五百家,儀器儀表的型號,傳輸型號格式各不相同,通過提出統一標準,做到了所有設備之間互通、互聯、互換,同時對數字油田如何監控,監控哪些功能,在何地監控,組織結構如何設立,都做了規定。在平臺方面,中石油采用云技術,研發了A11-PaaS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對油田現有的個性化的需求進行開發,同時延期系統技術集成,這個平臺主要的功能是實現通用的功能,為油田的師資、數字化發展做支撐。
從2012年開始,中石油相繼在大慶、新疆、青海圖哈和南方勘探等公司開展了試點建設工作。在優化生產流程,優化組織結構,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減輕一線員工勞動強度方面有一定成效。
中石油西北勘探院副總工程師龔仁斌介紹說:“我們分別在圖哈、盧克油田的采油廠,大概500多口水井,采用了大量的指控技術,比如自動摻水,自動注水等前端技術,另外采用4G網絡進行部署,效率很高。盧克在冬天非常寒冷,夏天酷熱,氣溫高達70多度,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如今我們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監控,極大的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境。此外通過物聯網平臺建設,我們的巡警工作也搬到了室內,確保巡警人員安全。在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安岳作業區,其采用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通過網絡平臺建設,無人值守率達90.32%。”
在新疆的風城,有大量的工人在現場工作,通過物聯網的建設,一方面把大量的手工操作變成了自動控制,比如一些自動的污水處理,自動的加熱等等各種自動化系統。在過去,一臺設備的運行需要三班倒的值班方式,而物聯網的建設,可以使這個系統真正實現遠程監控,把現場的人員移到生產中心,移到后方。另一方面通過物聯網建設,把所有的已經有的,可以說利用率不是很高的自動化系統串起來,全部實現自動化共享。盤活了已有的自動化系統。鳳城聯合站以前有工作人員323人,通過物聯網的建設,如今已精簡到183人。
通過物聯網的建設,中石油在油氣生產管理方面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表現在生產流程優化、資產配制優化,組織機構優化,工作環境改善,生產方式變革、生產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等各個方面。隨著油價的降低,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對中石油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目前,中石油通過統一規劃,物聯網平臺覆蓋范圍近30%,也就是說,物聯網平臺建設在未來仍有非常廣泛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