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關于消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十四五”國家消防工作規劃》,全面提升石油石化企業消防戰斗力和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及隊伍專業化管理水平,加快石油化工消防與應急“卡脖子”關鍵技術裝備研究攻關,推進消防技術交流與合作,有效防范化解石油化工行業重大風險,助力高質量發展,中國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會定于2023年11月15日-17日在杭州市召開“2023石油化工消防科技創新和發展論壇”。
報名熱線:13582661345 劉女士

大會主題
提升石油化工消防應急科技創新水平,提高消防救援基地隊伍專業化管理能力,實現石油石化消防與應急能力跨越式發展。
大會時間及地點
1.時間:2023年11月15-17日(15日報到);
2.地點:杭州市(詳見報到通知)。
主辦單位
中國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會
聯合主辦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科技裝備專業委員會
支持單位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承辦單位
北京中能經信石油裝備信息咨詢中心
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擬邀單位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環保管理部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健康安全環保部
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燕山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大慶油田隊(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實訓演練大慶基地)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廣州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烏魯木齊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蘭州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石家莊煉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吉林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天津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長慶油田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實訓)濮陽基地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化舟山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泉州石化隊
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廊坊隊
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徐州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新疆油田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揚子石化隊
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深圳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云南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四川石化隊
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茂名石化隊
其他石油石化企業消防支隊
大會交流內容
大會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綜合部分;第二單元:石油石化企業消防應急救援技術;第三單元:國家危險化學品及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建設;第四單元:化工園區消防應急救援技術;第五單元:互聯網+智慧消防及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應用推廣與展示。
(一)綜合部分
1. 中央、國務院關于消防工作的決策部署解讀;
2. “十四五”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與科技發展規劃解讀;
3. 國家有關部委領導與專家對綜合救援隊伍建設情況,以及對應急管理部2023年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要點進行深度解讀分析;
4.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中國中化、延長石油等應急救援隊伍落實國務院安委會有關隊伍建設的經驗介紹;
5. 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經驗分享;
6. 國際大型石油化工企業消防應急管理新理念介紹。
(二)石油石化企業消防救援技術
1.消防安全監督檢查及消防應急救援技術提升技術;
2.油氣田企業智慧生產運行應急管理系統與平臺技術;
3.海上油氣井井噴著火消防應急技術與裝備;
4.油氣場站火災消防及應急處置技術與裝備;
5.煉化企業高光譜可燃氣體云檢測技術與裝備;
6.原油儲罐全液面火災沸溢噴濺預測技術;
7.原油儲罐消防滅火技術與裝備;
8.大流量遠程滅火系統技術與裝備;
9.煉油與化工生產裝置火災消防應急智能輔助決策處置技術;
10.情景構建消防應急演練技術與系統;
11.消防應急能力量化評估技術與系統;
12.油氣儲運設施與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火災事故消防救援技術;
13.摻氫輸送天然氣管道泄漏火災消防應急救援技術;
14.火災、爆炸或毒副作用的危險化學品泄漏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智能決策與技術;
15.基于物聯網的消防應急資源智能管理技術;
16.無人機偵檢、航拍及快速建模與消防機器人在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中的應用實踐;
17.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在應急通訊及智慧消防平臺的創建與實施;
18.智能化個體防護裝備在危險化學品泄漏火災救援中的應用;
19.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三維桌面推演與火災事故處置數字化實訓演練;
20.虛擬/增強現實(VR/AR)等在石油石化火災事故情景構建與消防應急隊伍培訓中的應用;
21.其他消防滅火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在石油石化火災撲救中的應用。
(三)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運行經驗分享
1.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建設規劃;
2.《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規范》《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規范》交流研討;
3.《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指導目錄》《國家油氣管道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指導目錄》交流研討;
4.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物資裝備儲配備情況交流與存在問題分析;
5.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裝備物資招標采購經驗交流與實踐分享;
6.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案例剖析;
7.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隊伍自然災害應急救援案例分享與經驗交流;
8.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經驗分享與成效交流;
9.國家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及運行管理特色實踐分享;
10.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綜合化應急與社會化救援職責融合機制研究;
11.國家應急救援基地評估考核管理機制研究與分析;
12.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的國際應急救援能力建設與經驗分享;
13.國家應急救援基地運行機制與區域聯動聯防工作經驗;
14.國家應急救援基地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實踐;
15.應急救援基地人員取證、職稱評定、立功受獎、晉級晉位、傷殘待遇等定位探討;
16.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隊伍人員培訓考核頂層設計;
17.國家應急救援基地應急平臺、衛星指揮車、視頻會商系統建設與運行管理;
18.國家應急救援隊伍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提升策略與方法探討;
19.國家應急救援實訓基地功能模塊與仿真實訓應用案例分享。
(四)化工園區應急管理與技術
1.化工園區應急管理法規與標準建設;
2.化工園區高風險作業違章場景移動視頻智能預警技術;
3.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化工園區泄漏感知監測技術;
4.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化工園區泄漏預警和智能決策技術;
5.化工園區氣體泄漏定位追蹤溯源與擴散態勢評估技術;
6.化工園區安全大腦類技術解決方案;
7.城鎮化進程中化工園區發展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的挑戰;
8.化工園區智能消防救援技術及裝備;
9.化工園區全場景一體化智能消防系統研究;
10.化工園區應急資源智能物聯管理技術;
11.化工園區應急能力量化評估技術;
12.化工園區情景構建應急演練技術及裝備;
13.化工園區消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與運行管理;
14.化工園區應急救援快速響應聯動機制與資源優化配置。
(五)互聯網+智慧消防及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應用推廣與展示
展示范圍:智慧消防物聯網技術、消防信息化、消防云安全服務平臺、GIS技術、信息傳輸、智慧消防監管平臺、國內外先進的消防車輛、消防炮、大流量遠程滅火裝備、無人機、機器人、個體防護裝備、呼吸器、火災報警設備、智能監控系統、智能巡檢設備、應急指揮和通信系統、搶險救援器材、消防救援裝備及破拆裝備、滅火系統、防火阻燃材料、防火涂料、環保滅火藥劑等安全生產技術新裝備、新產品、新技術等。
參加人員
1.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和專家;
2.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兩院院士;
3.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國家能源、中國中化、延長石油主管部門領導和專家;
4.各油氣田、石化公司、管道公司、銷售公司、工程建設、工程技術、裝備制造等單位消防支隊、安全環保處、生產運行處、科技處、物資采購部主管領導、應急管理人員、安全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
5.國家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應急救援基地、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實訓演練基地、國家應急救援培訓演練基地建設依托單位主管領導和技術骨干、專業教師;
6.地方應急廳、工業和信息廳、消防救援總隊、化工園區及危險化學品企業主管領導、消防支隊負責人和技術專家;
7.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專家和科技人員;
8.應急救援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企業領導與專家等。
請全國石油化工企業及相關單位組織有關人員積極撰寫論文,論文應在內容上符合征文范圍要求、且未在國內外正式刊物或其它會議上發表,能反映和代表當前我國及全球石油化工企業消防應急救援最新成果和發展水平。投稿論文不要涉密。
(一)本屆大會重點關注范圍
本次活動將重點關注石油化工應急科技與信息化、大型儲罐及輸油管道領域的事故案例分析;應急救援信息化、仿生裝備與處置現場個人防護方面(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機器人、無人機與現場人員個體防護裝備、技能、意識、理論知識以及周邊群眾疏散及安全防護等方面)的文章選拔。
(二)論文交流與獎勵
專委會將組織對所有投稿論文進行評選,篩選后錄入會議論文集;優選高水平論文,由會務組通知作者在會議上作多媒體報告交流;部分論文在會議期間以展板形式展出交流。
(三)論文具體要求
篇幅不超過6000字(含圖表),題目不超過20字,內容要求觀點鮮明、論據扎實、數據準確、文字規范,用A4(210×297mm)版面,word 編排;論文書寫順序為: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300—500字)、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論文首頁下方加注作者簡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畢業時間和畢業學校、獲得學位、現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從事學科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編、聯系電話、E-mail等。論文作者要求不超過3人。
(四)論文提交時間與地址
征文截止日期為2023年10月16日;論文請發送至:syhgzbzx@126.com;查詢電話及聯系人:蔡菲 010-83686711。
報名參會
參會報名:各單位可組團隊集體報名,也可個人報名參加會議(可以為非論文作者),填寫參會代表報名回執表(附后),請通過E-mail發送至541023755@qq.com或傳真010-80841918。以表明可以參會,由于參會人數較多,房源和就餐環境有限,會議食宿根據回執安排,沒有返回回執的人員,不接受注冊,不安排食宿。
2023年10月16日前在朋友圈分享本條推文(設置成公開),集滿60個贊并截圖發給組委會工作人員(微信號13488727051),將獲得大會論文集一本。